運動彩券由台北富邦銀行取得發行權,將於明年四月發行,分食職棒運動的簽賭大餅,但坊間組頭認為,運彩的賠率不會比地下賭盤好,加上稅金重,不會衝擊他們的「競爭力」。
政府有意成立博弈專區,但各界以道德因素反對,而且國際博弈集團不看好台灣市場,放棄對澎湖的投資,但政府卻開放以公益為名的各種彩券,無疑是由政府坐莊,發放「國家賭場」經營權給金融集團,這豈不和開放「博弈事業」沒差別?
而且雖由政府坐莊,卻無法「通殺」台灣民眾,公益彩券乏人問津,是否公益彩券的吸引力不夠?筆者認為,問題還是出在政府坐莊的公益彩券,比起「地下經濟」來說,相形遜色,因為地下經濟的賭盤,遠比公益彩券獎額高、賠率大,又免稅金,對賭客的吸引力較大。
因此,政府若不能遏止這些地下經濟,只是抱著坐莊發牌抽頭的被動心態,會讓「地下經濟」勢力坐大,以六合彩與職棒簽賭蠶食鯨吞所有「博弈資源」,成為社會的隱形土石流。
王昱(苗栗市/公務員)
運動彩券明年四月上路,個人覺得仍有必須注意的地方。
首先,運彩在發行初期,應以國外的大型運動賽事為主,暫緩列入中華職棒,因為這些年來打假球風波不斷,如果列入恐會引發更大的後遺症。
其次,發行運彩雖是政府核准,不過本質仍賭博,必須有更具體的規範,千萬不要像從前的愛國獎券般,等到變了質才思補救。
此外,發行運彩是以推展運動為目的,因此盈餘要使用在發展體育,如果將大部分盈餘用在別的用途,或過度將盈餘預算編列在人事費用上,勢必會讓發行運彩失去意義。
李坤隆(高市/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