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館聽音樂會 失智者社交處方箋

陳玲芳 |2020.09.18
1297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致力於推動失智病友友善社區,去年開始利用歐洲的治療新趨勢,替失智病友試行「社交處方箋」,先後開立「博物館處方箋」與「音樂處方箋」,頗受失智病友與家屬好評。為延續此「無副作用」良方,今年將拓展社交處方箋範疇,並將編製手冊,列出社交處方箋地圖,設計闖關遊戲,鼓勵病友與家屬走出家門,來個幸福小旅行。

失智症中心暨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說,所謂社交處方箋(Social Prescribing),是由醫師開立與社會環境互動的相關活動,無論是藝術、音樂、運動等,都可做為處方箋內容。活動不分年齡、性別,病友可依喜好參加,透過此種方式,不僅能幫助預防及治療、延緩疾病,也可節省醫療資源。

失智去標籤化

和一般人無異

劉建良表示,失智症者並非只能參加專為失智症者安排的失智據點、日間照護中心活動,應鼓勵其參觀博物館、欣賞音樂會,這些原本就存在於社會的活動,目的是「把失智者當作一般人」平等對待,如同國際失智症協會宣導的「去標籤化」,失智者和一般人並無不同,只是腦部生病了,就像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不該被標籤化、汙名化。

因此,去年五月與國立台灣博物館合作,開立「博物館處方箋」,病人及家屬可憑處方箋兌換免費門票參觀展覽,台博館也提供培訓志工,為失智症病友服務導覽;同時與國立交響樂團洽談,開立「音樂處方箋」,安排導聆與會後分享,讓失智症病友與家屬了解古典音樂之美。

在參與「處方箋治療」的患者中,有位七十多歲輕度失智的阿公,原本木訥寡言,在工作人員帶領及家人陪伴逛台博館後,竟會主動與人互動,並表達要參與更多活動,甚至在去年「失智月」展覽上台表演。

至於音樂會活動,甚至有將近八成的參與者,是首次造訪國家音樂廳。劉建良說,透過照顧者的回餽表示,以往不敢自行前往的場合,如今因為有了專業人員帶領,才有機會帶失智病友走訪國家級的音樂廳。

待在家非良策

出門能緩病情

劉建良看失智門診多年,觀察到許多長輩不願意出門,而多數家人也怕長輩走失,索性讓他們每天坐在客廳看電視;不過,也有部分家屬覺得這樣對失智長輩不好,因此拜託他「叫媽媽去運動」,由於患者通常比較會「聽醫生的話」,所以他還寫過「每天要走一萬步」的紙條,給患者當處方箋。

「有失智的阿公阿嬤,因為展覽主題勾起回憶,懷舊之餘,還可以興致勃勃地跟孫子講古、說故事。」他強調,這種處方箋屬於「非藥物治療」,因此只要醫師判斷為疑似「輕微認知障礙」(失智等級CDR零點五),就可以開立「失智友善博物館處方箋」。劉建良認為,逛博物館不僅是讓長輩出門「走路」運動,還可以「動腦」,增進長輩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改善行為問題,促進家族的「跨世代」交流。

另為擺脫傳統對於失智的單一視角,傳遞「失智者跟你我都一樣生活著」的精神,今(十八)日起至十月四日,將於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八樓東南側特展區,舉辦以失智症者為主體的藝術創作展,透過「共視」、「共聲」、「共融」三大展區,呈現失智者的內心世界,也展現醫事人員與陪同者的團隊精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