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看世界】 古圳重現天日! 一條在台北消失的河 文╱王文靜 |2020.09.16 語音朗讀 241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韓國復原埋沒地底四十七年的清溪川。圖╱James Kim 稻禾感謝古圳的灌溉。圖╱王文靜 作者到世界各城市旅行,美麗的共同語言都是擁有河川。圖╱王文靜 台北和平東路三段二二八巷,地下是瑠公圳河 道,畫家留下昔日光影。圖╱王文靜 文╱王文靜有一張台北東區古地圖,讓人一驚,當時的台北簡直就是水都。現在,台北東區的SOGO 忠孝館、敦化館、明曜百貨的位置,在十八世紀都還是湖水。滄海桑田,水都台北後來逐漸淤積,湖水陸化。很難想像當年,河與湖交錯的景觀。湖區主要在台北東區,今天仁愛路上的富邦大樓附近,就是曾經存在於台北東區的這座大湖的中心。清朝,在艋舺經商致富的林式霽家族(當時被稱為「陂心林家」,清朝的台北四大家族之一),在這被湖水環繞的「浮水蓮花穴」建一座三合院大宅,與林安泰古厝齊名。林家當年建造宅院時,從大陸訂購的建材可上溯河水,直接在大湖卸建材。低調的林式霽家族今天搖身一變為忠孝東路四段的大地主,成台北東區神祕地王。福建泉州人林式霽,二十多歲時渡海來台,在萬華「頂下郊拚」械鬥事件後,將重心撤離萬華,移往市郊的大片農田,即今天的台北東區。隨著城市發展重心的移轉,萬華沒落了,昔日郊區農地變為明星。真是滄海桑田。除了湖水,在台北城市底下還有一條傳奇性的河,它是在近三百年前,被一位叫郭錫瑠的農夫開鑿。最近,我有一趟小旅行,探索這條消失於台北市的瑠公圳。我說不出來,為何對這河圳莫名的著迷,或因它隱入地面後的神祕與悵然,或因它曾經灌溉台北平原促成台北的繁華。瑠公圳今何在?現在幾乎已無蹤跡,被覆蓋或填平。因此,台北的部分車道下正是昔日河道,河在下面流,車在上面走。譬如,位於六張犁的台北和平東路三段二二八巷。這麼寬闊的四線道馬路,為何被稱為巷子? 因為,要完全覆蓋當時瑠公圳的河寬。時間久遠,現在的台北人大都不知道在底下有一條灌溉用渠道,遺忘近三百年前,台灣一位非常有膽識與遠見的人,郭錫瑠。話說一七三六年,郭錫瑠從南部轉到台北開墾。當時的農田,多仰賴埤塘儲水灌溉,但由於汙泥的淤積,大片土地,因缺水而無法種植。郭錫瑠依據在南部的經驗,認為唯有開鑿水圳才能解決問題,便決心尋找水源。雖然台北盆地內河流水源充沛,可是水面與地面間有不小落差而無法直接取用。他發現新店溪上游的青潭溪附近是河水匯集地方,適合築堤建埤,沿新店溪畔開鑿水圳,可以解決台北盆地的灌溉。於是,這位拓荒者變賣家產開鑿水圳,打算引水十數公里至自己的墾地。郭錫瑠由農夫變成水利工程師,面臨挑戰工程最大困難為必須以人力鑿穿高山陡壁、橫越河流溪谷,還有入侵泰雅族活動區而常遭強烈攻擊。施工時間比預期還要久。歷時二十二年瑠公圳終於完工通水,發展出二十六條大小水圳,後人感恩郭錫瑠父子,稱之「瑠公圳」。惋惜的是,水圳傳至第三代與第四代時,郭家財力無法維護水圳,水權只好賣給板橋林家後代。郭錫瑠半生心血的水圳,通水後半世紀全被他人掌控。一九四○年代起,隨著台北農田大量改為建地,不再需要用水灌溉,大部分圳道或者填平改為道路,或被覆蓋。如今僅在新店留下部分渠道,微弱地喘息著。「北,瑠公圳;南,嘉南大圳。」二者都是奠基台灣稻田的重要工程。專欄作家馮忠鵬認為,不同的是,瑠公圳用原始的方法建築渠道,生產的稻米供給北部漢人所需;後者使用先進的工法,增加的稻米收成供給糧食緊缺的日本。因農業而起的水圳,也因農業沒落而消失。當瑠公圳在台北日益模糊之際,近年有人倡議比照韓國復原埋沒地底四十七年的清溪川,也讓瑠公圳從台北盆地的地底下重見陽光。台北市政府確實小規模推動,但阻力不小。台北的面貌不該只是有商業。讓被壓在馬路下的古圳重現天日,還路予河。這本就是一座與河共生的城市。 前一篇文章 【雲端芸語. 每日一思】 菩薩也寂寞 下一篇文章 【貓眼看人生】 不解釋的胖瘦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退休之後2025.05.0107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8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 作者其他文章【王文靜看世界】 地底萬年的黑金甦醒──走入第一條鐵路的繁華【王文靜看世界】 春天. 菱角田上的鳥界武則天【王文靜看世界】高粱田的三個男人──貧脊後的豐饒之境【王文靜看世界】 六本教科書,教我的事──讓心中的「休火山」復活【王文靜看世界】 一處斷崖二幢洋樓──1949年的故事【王文靜看世界 】一座古島的世界四大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