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州健身房自三月因疫情關閉,期間有健身房的會員為了鍛鍊身體,改到長灘的海灘上進行訓練。紐約州健身房已在八月底重開,但政府規定客容量不得超過三分之一。圖/法新社
【本報台北訊】籃球、棒球、網球都是國人喜愛的運動,你知道在奧會分類中,這三項運動的疫情風險分屬三種不同等級,有不同防疫處置建議,民眾運動可以參考。例如在健身房獨立進行訓練,注意器材使用前後用酒精消毒,與人保持社交距離即可;但若在健身房上團體課,人數較多而難以保持社交距離,建議戴上口罩。
奧會風險分三級
避疫防護大不同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最近舉行學術論壇,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易澄整理國際權威單位及頂尖期刊的最新建議,歸納專業選手及一般運動愛好者在運動前中後的注意事項。
吳易澄指出,奧會把不同運動項目的傳染風險分為三級,建議採取措施也不同。風險最高的第一級,主要是有密切接觸且缺乏保護性措施的運動,包括橄欖球、拳擊、柔道、空手道、跆拳道、摔角、籃球、足球等。奧會建議,比賽前隔離十四天且沒有任何症狀,或是比賽前至少兩套檢驗報告陰性的結果。
風險次高的第二級,是部分密切接觸,但可採取保護性措施或避免措施的運動,例如棒球、排球、游泳接力、羽球、自行車、鐵人三項、擊劍、體操等。奧會建議,要調整比賽方式,採取降低傳染風險的預防措施,例如戴口罩,如果在休息室會接觸到其他人,也要採取保持社交距離等預防措施。
風險較低的第三級,是大部分獨立進行的運動,例如高爾夫、游泳、個人划船、保齡球、網球、滑板、田徑等。奧會建議,在當地政府及衛生單位的允許下,可考慮開放競賽。不過以台灣常見的馬拉松賽事為例,起跑點附近會比較擁擠,可能還是要戴上口罩,等到拉開距離才可以拿下來。
健身房團體課
建議佩戴口罩
一般民眾運動也可以參考奧會的風險評估原則,吳易澄舉例,在健身房運動時,如果是獨立進行訓練,那只要注意器材使用前後用酒精消毒,與人保持社交距離就可以了。
但如果是在健身房上團體課,班上同學人數較多而難以保持社交距離,建議最好還是戴上口罩。
吳易澄表示,N95口罩病毒過濾率大於百分之九十五,研究發現,過期十一年的病毒過濾率仍超過百分之九十五,尺寸不對的也有百分之九十,但N95口罩令人呼吸困難,不適合運動時佩戴。綁帶式外科口罩病毒過濾率百分之七十一點五,低頭時過濾率略為下降,轉頭或抬頭時,過濾率增加。
至於最常見的耳掛式外科口罩,病毒過濾率也有百分之三十八點一,雖然頭部上下看或左右轉動時,過濾率會下降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但防疫價值不容磨滅。吳易澄提醒大家,運動時如果不能維持社交距離,一定要記得戴起口罩防護。
安心運動需注意的10件事:
運動前:
1.確認身體狀況,例如量體溫、注意有無咳嗽、喉嚨痛等症狀。
2.保持清潔,落實溼洗手和乾洗手。
3.保持1.5到2公尺社交距離。
運動中:
1.使用自己的毛巾水壺,勿使用別人的物品。
2.練習場地最好是室外場,換場時要清潔場地器材。
3.採取小組練習,建議選手、教練及工作人員勿超過10人。
4.減少非訓練人員進出,落實實名制登記。
運動後:
1.均衡飲食,增加免疫力,避免焦慮。
2.使用漂白水消毒環境,搭配紫外線殺菌。
3.訂定周期化課表,安排訓練負荷與恢復階段。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