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藝文化園區 生活美學設計 展現創意巧思 文╱人間社記者李雪麗 |2020.09.14 語音朗讀 315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生活工藝館外觀。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工藝文化館外觀。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歡樂森林」親子互動區,以竹藝製成的「毛毛蟲」隧道。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生活工藝館外,高掛大型的台灣草鞋。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全世界第一張竹製的懸臂椅,可承重一百三十公斤。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駐村藝術家路瓦.里維拉(Lua RIVERA)的作品〈庇護所〉。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駐村藝術家夏愛華的作品〈癒之境〉。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工藝家湯文君的藍染服飾作品。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工藝文化館〈連結在地〉展覽,外國駐村藝術家將竹編作品延伸到戶外。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藝術家陳漢聲的作品〈春仔花〉,裝上小馬達的枝葉會左右搖曳。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石雕家盧志松的石壺創作〈鍬形蟲〉。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以桃花心木果實、松子殼製作的老鼠擺飾。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以砌磚工法製成的花器。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陶瓷工藝品〈減繁燈〉。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文╱人間社記者李雪麗美麗的工藝品總是攝人目光,引人駐足,位於南投縣草屯鎮的台灣工藝文化園區,不僅有琳琅滿目的工藝品,展現駐村藝術家與工藝家的創意與巧思,民眾如果有興趣,還可以跟著工藝家DIY,將成果帶回家。占地6公頃的台灣工藝文化園區,隸屬於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原本就有工藝文化館、工藝設計館等場館,921大地震後,比鄰的草屯商工遷校,舊校區納入園區,新增地方工藝館、生活工藝館等,開放供民眾免費參觀。工藝文化館藝術家駐村創作工藝文化館由雕塑家楊英風規畫,外形以四支直立的橢圓柱支撐,雙十字的經緯交織造型,表現手工藝編織、工藝產業向上拓展的意象,是工藝文化園區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工藝文化館當期展覽「轉身之藝─從駐村看當代工藝」展,邀請3名國外、19名國內藝術家駐村創作及參展,展覽分為〈連結在地〉、〈觀照自身〉、〈衍生對話〉與〈重新演繹〉等4大主題。其中,日籍藝術家中村綾花在過去3年拜訪了台灣原住民祭典與博物館,發現賽夏族舞帽(kilakil)高達2公尺,得知原來賽夏族人相信,透過舞帽可以連結人與天堂,因而成為她創作的靈感。工藝設計館與國際接軌平台工藝設計館也是由雕塑家楊英風規畫,館內的工藝設計品巧奪天工,幾可亂真。例如外型精緻的小籠包,其實是陶製的鹽罐與胡椒罐;飯碗狀的燈罩,以一顆顆的米粒作為透光小孔;磚塊變身為花器,還有各種竹製背包、手電筒、眼鏡架等,兼具設計感與實用性。二樓的Yii展區以國家品牌工藝時尚設計為主軸,展出歷年設計師與工藝師的作品,並結合國際性設計交流特展,是台灣工藝設計與國際接軌的平台。館方表示,為了輸出台灣文化價值,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於2008年創立「Yii」品牌,代表台灣工藝與國際對話。「Yii」發音同「易」、「藝」、「意」等字,有「改變與轉化」的《易經》意涵,也代表台灣精湛的工「藝」、創「意」。Yii品牌工藝設計作品,分為竹編、漆藝、細銀與陶瓷等。其中,一張名為「43」的懸臂椅,是全球第一張竹製懸臂椅,由全球十大工業設計巨星之一Konstantin Grcic設計,再由台灣竹藝家陳高明以43條孟宗竹片手工製作而成,可承重130公斤。地方工藝館展現不凡生命力地方工藝館提供工藝團體創意成果發表,一樓有竹藝、陶藝、玉石、草編等6個單位進駐;二樓有「工藝無礙─跨越.有愛」4人創作聯展,展出身障、視障、聽障藝術家的作品,也展現他們不凡的生命力。身障石雕家盧志松曾獲第一屆國家工藝獎殊榮,展出的〈與石談情,以壺傳藝〉石雕,創作靈感來自於生活,例如〈苦盡甘來〉壺組,創作來源為苦瓜;〈合荷壺〉則以荷葉為創作發想。身障樹藝家李永謨曾獲倫敦國際發明展「環保類銀牌獎」等國內外獎項,原本學珊瑚雕刻的他,因時代變遷,珊瑚市場沒落,於是重新學習草編,並鑽研樹藝,他廣泛運用樹皮、葉脈、花卉、果實等樹木的每個部位,讓自然素材重生,昇華為藝術品。視障陶藝家陳宣亦、聽障陶藝家吳紫瑄是大學同學,兩人以「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耳」相互守護,2人曾獲多項陶藝創作獎項肯定,創作風格偏向年輕可愛,如太空鼠寶寶置物罐、金牛角超人、動物機器人茶倉組等。生活工藝館工藝家駐點創作生活工藝館有工藝家駐點創作,設有「工藝創作體驗坊」、「童玩工坊」、「歡樂森林」親子互動童玩特展等,可與民眾面對面交流或進行教學,是一般大眾體驗、學習工藝的場所。「工藝創作體驗坊」由6名不同領域的工藝家進駐,包括:漆藝、金工、竹藝、樹藝、陶藝、藍染,透過現場體驗與親手觸摸,感受「工藝之器.人心之華」的美好價值。「童玩工坊」為推廣傳統童玩工藝的空間,讓民眾重拾對童玩的回憶,包括打彈珠、七巧板、魯班鎖等,並藉由參與者親手自製的玩具像竹蜻蜓、竹槍,體驗童玩帶來的樂趣,回歸最純真的喜悅。「歡樂森林」親子互動童玩區,規畫有10個區域,藉由實際操作,讓孩童認識工藝的材質、色彩、結構等特色,創造屬於親子的歡樂時光。園區除了有豐富的工藝品外,所栽種的植物也是工藝製作素材;假日另有街頭藝人表演及「小紅豆」創意市集。市集命名「小紅豆」,是因園區裡有一排孔雀豆樹,當豆莢成熟掉落,會有滿地的紅色「相思豆」而得名。 前一篇文章 舊振南漢餅文化館 推廣漢餅美學 百年囍事印象 下一篇文章 【歐雅英雄主題館】 電影大型公仔 走進動漫世界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4【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5【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桃園‧大溪 山環水繞景如畫 流連忘返碧波間新竹縣.關西鎮 地形貌似彩鳳飛 風景秀麗美里庄 作者其他文章 毓繡美術館 當代寫實藝術 隱身山林美學 大樹中元壇 轎前鼓壯觀打面宋江 傳承文化資產台灣現代音樂鈴博物館 製作悠揚美聲 尋找滾動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