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北投公園(上)

文/吳鴻霖 |2020.08.24
2726觀看次
字級
北投溫泉博物館。圖/吳鴻霖
北投溪第一瀧。圖/吳鴻霖

文/吳鴻霖

北投公園又稱新北投公園,入口對面的馬路、人行道和七星公園的一小部分,是「新北投車站」的舊址。

清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杭州人郁永河從福州經廈門、澎湖,由台南北上,過淡水和關渡,在基隆河的磺港溪口,坐兩位凱達格蘭族少年操楫的艋舺(凱達格蘭語,指獨木舟)航行一段路,先向東步行,再往北走到北投東北方的硫磺谷。當時,平埔族「內北投社」在奇岩捷運站清江路和三合街附近。北投兩字源自凱達格蘭語,北投公園旁有凱達格蘭文化館,證明早年北投與北投公園一帶,是平埔族之中「凱達格蘭族」居住的地方。

一九一三年六月十七日,北投溫泉公共浴場(今北投溫泉博物館)和北投溪畔的北投公園同時落成啟用。一九一六年,新北投線的火車開始營運載客;一九八八年淡水線火車即將停駛,放暑假的第一天,我搭火車到淡水,回程在北投車站搭一節車廂的火車至新北投,準備前往復興高中探視兩位住校的弟弟。我走出新北投車站,對面是北投公園的入口。

公園入口附近有一新一舊的石拱橋,橋下北投溪水由地熱谷滾燙的青磺泉和山上流下來的山泉水匯聚而成;舊拱橋長約十公尺,橋上的石塊類似唭哩岸石。我的雙親都不識字也不會說國語,民國五十年(一九六一)十月,從瑞芳搭火車來北投公園蜜月旅行,在這座古樸的橋上留下一張黑白相片。一百多年以來,物換星移,這座拱橋如同堅定的愛情依然屹立不搖。

郁永河《裨海紀遊.北投硫穴記》:「……涼風襲肌,幾忘炎暑。復越峻坂五六,值大溪,溪廣四五丈,水潺潺巉石間,與石皆作藍靛色……是沸泉也。余以一指試之,猶熱甚,扶杖躡巉石渡。」他穿著鞋子涉過兩條小溪……又越過五、六個陡峭的山坡,遇到一條十二至十五公尺寬的大溪。一丈十尺等於三公尺,這條溪水甚熱的大溪就是北投溪,沸泉指溪裡的溫泉,溪中的石頭則稱為北投石。

二十幾年前冬天,筆者曾在地熱谷旁和北投溪中泡腳數次。自從北投溪規畫為北投石自然保留區,北投設立三處免費泡腳池,早已禁止遊客入溪泡腳,更不能撿拾溪中的石頭。

司馬遷《史記》:「扶杖乃能行。」班固《漢書.賈山列傳》:「扶杖而往聽之。」扶杖又作「扶笻」,即拄著柺杖行走。十七世紀末,北投溪還是一條無名的野溪,因為溪上沒有橋,郁永河只好跟在內北投社平埔族嚮導後面,手拿柺杖小心翼翼地踩踏險峻的岩石過溪。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