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啊意志力!】享樂許可證──獎勵篇

文/黃詠翔(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普作家) |2020.08.21
1483觀看次
字級
上周提到自我獎勵有時會阻礙目標進展,引發內在享樂許可證。這意味我們不該利用獎勵來犒賞自己嗎?其實不然,這次就來解釋獎勵的本質,以及如何經過一番努力後,比較聰明有效地犒賞自己。 圖/Pixabay

文/黃詠翔(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普作家)

上周提到自我獎勵有時會阻礙目標進展,引發內在享樂許可證。這意味我們不該利用獎勵來犒賞自己嗎?其實不然,這次就來解釋獎勵的本質,以及如何經過一番努力後,比較聰明有效地犒賞自己。

獎勵與動機是心理學裡一個古典但很重要的一門領域。一開始就是在小孩子身上,發現到獎勵其實可能會阻礙其行為(或者動機),進而開啟一連串的研究。

過度辯證效應

研究人員招募一群小孩子進行實驗,並分成兩組。研究人員告訴其中一組(A組)小孩可以利用房間內桌上的畫筆和紙來畫畫,而且畫完會有餅乾獎勵;另一組(B組)只告訴他們桌上的畫具可以隨意使用,並沒有提及獎勵的事。

研究人員隨後離開,一段時間後再進入房間與小孩互動,當研究人員看到A組小孩畫的圖畫後,就給予餅乾獎勵;B組則是會口頭稱讚他們畫得很好。兩周後,再請這兩組小孩回實驗室,並觀察他們畫畫的時間與次數。結果發現,A組小孩畫畫的時間遠少於B組小孩!研究人員進一步詢問A組小孩為何不再畫畫,有個小孩的回應,呼應了獎勵會削弱動機的道理:「以前是因為可以拿到獎品,所以才畫畫。」

畫畫原本是小孩子發自內心喜愛的遊戲,一旦利用外在酬賞(餅乾)獎勵畫畫的動機,小孩則會將原本喜愛的繪畫活動過度歸因到是為了餅乾才做的,此現象稱為「過度辯證效應」。難道這只有在小孩身上才會發生嗎?後續研究發現大人也是如此。當針對原本正在進行的活動給予外在酬賞(金錢、美食等),這會讓個案(被研究對象)誤以為自己原本喜愛的事物,是為了獲得外在利益才做的,進而減少做這些活動的動機。現在將此現象套入到「享樂許可證」中:當我們正努力不懈朝目標邁進時,若此時使用外在酬賞來犒賞自己,就會引發過度辯證效應,進而破壞了我們持續邁向目標的動機!

獎勵重質不重量

說了這麼多,該怎麼「安全地」犒賞自己呢?首先是「目標與獎勵脫鉤」。如同先前我們專欄有提到的,要適時休息,讓意志力自我有時間恢復,然而,休息(獎勵)時間要盡量與工作與目標進度分開。可行的方式是將獎勵的時間固定起來。

犒賞自己的次數不宜太多,但內容可以好一點。不要一有進度就給自己糖吃,而是要辛苦一段時間後,好好地充電、放鬆,對自好一點。以國家考試為例,在規畫一整年的讀書計畫同時,就得將犒賞自己時間固定起來,例如每月一天好好獎勵自己,並藉此回顧與調整後續的進度;而不是一看到自己有些進步就想放鬆,小心因此過度辯證而掉入享樂許可證的泥潦之中。

合適的獎勵看似解決了,因為本能自我而發給我們的「享樂許可證」;然而外在環境也有許多類似的陷阱等著我們跳下去,這就與獎不獎勵無關了,有的是不肖商人為了讓我們多掏錢的小舉措,下周揭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