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緋紅櫻花,垂掛的花朵間,常見綠繡眼前來尋蜜。圖/取自網路
文/日新
娘家庭院裡,父親種植過一棵緋寒櫻,每到早春,總會開出朵朵緋紅櫻花。垂掛的花朵間,常見到小巧玲瓏的綠繡眼前來尋蜜,一靜一動的畫面引人佇足欣賞,一切日常令人安心。
父親是我心目中的巨人、家庭的精神支柱。無奈「無常」來臨,二○一○年,七十歲的他健檢時檢查出腫瘤。遵照醫囑,進行電療、化療,所幸腫瘤得以控制。治療結果看似樂觀,但是我從他的一個舉動體會到父親心裡藏著隱憂,那就是他把院子裡的櫻花樹送給親戚。樹被移植走了,空缺處彷彿是我心中被挖走的一個角。
父親的舉動讓我深感不捨,不捨他捨下像家人一樣,陪伴多年的樹木;而我覺得植物在春天開花、抽嫩芽,所展現的生命力有激勵人心的作用。於是前往苗圃,熱切地想「物色」另一株櫻花樹來填補缺角。
苗圃裡櫻樹正開著花,粉紅、白色、桃紅、單瓣、重瓣,品種還真不少。送禮應該要對方喜歡,於是去電詢問父親喜歡哪一品種櫻花。「不需要!」父親直截了當答覆,我想遞補櫻樹的念頭就此作罷。
往後的日子,父親除了定期至醫院做各種複檢,居家生活就是以翻譯日文書籍為主,有日本警察在台任職的生活回憶錄,也有關於日本人在東部做地質調查的資料等,父親把握最後的時光貢獻專長。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去年,父親不敵癌症復發,身體受盡病苦劇烈折磨八個月,在大量吐血後撒手人寰。那鮮血就像緋寒櫻花的顏色,是告別,也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
今年三月初,春陽暖暖,正好是父親離世整整三個月的日子。我帶著鮮花前往墓地,把花安放於父親植葬位置的青青草地上,在心裡呼喚著:「爸,我來看您了。」
不遠處,有一棵櫻樹開著粉紅花朵,在陽光沐浴與微風輕拂下,花瓣輕顫,透露著早春氣息。「爸在這兒有櫻花相伴,太好了!」我知道心中的缺角永遠補不回來,但是仍相信,未來我們會以另一種形式在櫻花樹林立的路上、櫻花飛舞的季節裡再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