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昭(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長)
人來到這世間是不得不來,而要離開世間時,又不得不走,這中間的過程就稱為「人生」。人的一生酸甜苦辣,人的一生也都在學習當中,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以佛教來說:在還未證得四果阿羅漢之前,都稱為「有學位」,都還要學習;而未成佛前,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也稱為「有學位」,都還要學習。學習才能進步、學習才能成長、學習才能改變。如何學習呢?
一、方法要對。所謂「方法不對,努力白費。」如四聖諦:苦集滅道,「道」就是方法,即達到涅槃解脫的方法。修道的方法如果不對,就不可能達到涅槃解脫!
二、心態要好。據哈佛大學的研究,成功的因素,百分之八十五來自於好的心態,智力與經驗只占百分之十五。什麼是好的心態?樂觀積極就是好的心態,就是正能量,心態對了,你就贏了。
三、說話要軟。講話太硬容易傷人。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句六月寒。」好話人人愛聽,惡毒的話是人人討厭。星雲大師提倡心的教育,即要以鼓勵代替責罰,以讚美代替呵斥,說話要軟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四、情緒要穩。情緒不穩的人,如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讓人擔心害怕。星雲大師說:「情緒不穩的人,就像天氣一樣,晴時多雲偶陣雨。」又說:「當一個人能夠把情緒管理好,才能找回心靈的主宰,也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五、發心要大。大師說,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將來的事業就有多大。長盧慈覺禪師有云:「若無有限之心,自有無窮之福。」發心就是要發廣大心,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
六、為人要正。為人要正派,要嚴以律己,為人正派才會有正氣、才會有正能量。
七、處事要圓。處事要圓融,寬以待人,能夠寬恕別人,就是原諒自己,不要拿別人的過失來懲罰自己。
八、好事堅持。大師提倡三好,第一個就是做好事,好事要堅持。大師這一生,就是好事能夠堅持到底,如他這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把和尚做好。其他如辦文化教育、大學、報紙、電視台等佛教事業,都是堅持目標,永不退票。
的確,一個人能不能成功,最重要在於他能否堅持到底。正值叢林學院暑假期間,希望同學們都能夠把握因緣好好學習,充實自我,以培養自己修道的菩提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