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奇緣】 她名叫Madame

文與圖╱洪玉芬 |2020.07.24
2035觀看次
字級
部落茅草屋小小天地,裡裡外外都有婦女忙碌的身影。圖╱洪玉芬
大樹下,隨處可見無所事事的人群。圖╱洪玉芬

文╱洪玉芬

旅程,超過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時以上的飛行,多次轉機,有別以往的深夜抵達,在亮晃晃的白日,豔陽天,燦爛盛開的九重葛迎接下,我們安然落地。

機場大廳內,一群人等待在行李轉盤旁,專注的目視旋轉中的輸送皮帶,突然燈熄了,一片漆黑,眾人若無其事,處變不驚。停電在此已是司空見慣。我從南方來,抵北邊大城,南北兩城距離一千多公里,搭飛機如坐公車,沒直達,中途停一站,旅客上上下下,因此把短短個把鐘頭的航程,飛成了大半天。

從車窗望出,路旁花朵,嬌豔盛開,老樹粗壯肥胖,枝椏懸吊的葉片,披著一層灰塵薄衣。十字路口,車一停,蜂擁而上的孩童,是流動的店舖,手腳是店舖的貨物架,掛滿了民生用品與食品。號誌燈的轉換中,我的錢包來不及掏出,車子已發動,一群穿著夾腳拖的孩子,追逐著排氣管釋放的縷縷黑煙,以及車內的我,心中一股久久不散的悵然。

投宿旅店,房間在三樓,無電梯,黝黑瘦癯的門房,一手拎起沉甸甸的行李直往樓上衝,我跟在後,心猶不忍,他頻頻示意他力量夠大。飯店上下,服務人員謙卑尊敬的態度,難以言喻的尊榮感。一個瘦小的身影,浮上記憶腦門,那是去年投宿時一位為我服務的中年門房,不知他是否仍在此工作?

黑暗中,他走前頭我在後方。繞著彎彎曲曲的巷弄,拐來拐去,沒路燈,坑坑疤疤的泥土路,摸黑前進。除了要小心跨越地上凹凸不平的窪洞,並注意施工中建築物的圍籬。

一陣子後,他步伐愈來愈快,我快跟不上,不禁喊叫:「等等我啊!」他停下並回頭走向我。我走得不慢,他更快。我要走走路,是因為晚餐吃得撐,他走路是每天的工作。他體貼的舉動,讓我的心頓時柔軟起來,開始與他交談 。

他的家庭,食指浩繁,只靠他一人工作,是當地的典型勞動家庭。此地伊斯蘭教徒居多,不興節育,男人有二個老婆的風俗習慣,孩子也因此愈生愈多。與他有一搭沒一搭的交談,當他說這句話時,「我有個讀『university』(大學)的孩子!」語調明顯上揚。原來,全世界有個共通的法則,窮困的家庭,有個受高等教育的孩子,全家就充滿了希望。

黑暗中,我們繼續走,話匣子一開,開心交談,附近有一賣場,就當飯後閒逛。當我沿著陳列架巡視時,他已忙不迭提個籃子隨侍在側,我結完帳,他又搶先幫忙提東西,甚至回飯店提上樓,用鑰匙打開房門,恭敬讓我入內,他才作揖離去。

未踏入Lobby之前,我掏起皮包,內內外外,看看是否有適合的東西送他?終於,找到一支精美的紀念筆。拿給他並真誠的對著他說 :「請把這支筆交給你那讀『university』的孩子!」

在這裡,我沒有名字,唯一的名字是「Madame」。旅店上上下,櫃台、經理、門房、餐廳主廚、服務生,人人叫我「Madame」。當他這樣稱呼我時,有些微異樣的感覺。因為,從來沒想過,自己一個私人小事,不過是散散步、上街買東西,卻要有專人作陪,而且陪得這麼理直氣壯。

非洲有五十四國,翻開歷史,非英即法的殖民地,葡萄牙寥數。這城在奈及利亞的北方,窮鄉僻壤,過去有大英帝國的統治歷史。一張張黝黑、皺紋橫生的臉孔,承襲了昔時社會階層的尊卑傳統,他們是園丁、廚子、司機或工廠幹部,稱呼雇主是「Master」。Master大多數是黎巴嫩移民,就像東南亞的華僑,經商有成,來到了第二、三代。他們住著花園洋房,有著花木扶疏的庭院,舒適的游泳池與烤肉吧檯,僕役成群。

有Master相對就有 Madame。一個典型的身影,馬上浮現我腦海中。

首次受邀做客,路上司機不停地為我講關於她的故事。他口中的「Madame」,勾勒出堅毅卓絕的影像,還沒見到她人,就深具好感。

她,年輕時隨著丈夫來到了非洲,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創立家業。白色的頭巾下,包裹著秀麗的臉龐,纖細的骨架,飄逸著伊斯蘭教婦女長袍,在以男性為主的傳統街市上,她顯得醒目突出。吵雜、擁擠的批發市場,摩肩擦踵的人潮,她的攤位,五顏六色的花布,在她盈盈笑臉中,一匹匹,經她巧手售出。來來往往的Al-Haij樂於走向她,打恭作揖Madame!Madame輕輕喚,給了現金,抱走了布匹。

回到大房子,她搖身一變為家庭主婦,像個威儀萬千的皇后,帶領著眾家丁,把家打理得有條不紊。她精烹調,餵養著孩子,一個接一個,長大了留學倫敦或巴黎,學成回來她身邊,工作或婚嫁。

周末盛事──家人齊聚一堂,她的孩子帶著孩子,成群結隊地回來。廚房裡,纖細的她,在爐火前指揮若定,煎、烤、燉、炸……各種地中海美食的手工菜,用她的愛心,精美呈現。子孫吃著她親手做的食物,滿室的笑語鈴噹,食物若珍珠,把家族成員一個個串連起來,她說每周這一刻是她最大的滿足與安慰。

多次做客,看得出一種氛圍,她是眾人的母親,有血緣跟沒血緣的都是,包括她的孩子和孫兒們,以及為她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家丁。

每人有事找她,除了自家兒孫們,還有為她工作的家丁,大人沒錢找她,孩子病了找她,凡事有求必應。他們稱她Madame,她發號司令,而喚她Madame的人,愛戴她,樂於為她所差遣。她貌似柔弱,實則強大無比。我想該是她用愛與熱情,把這家打造得如城堡般的堅固,住在裡面的人,無人不得庇蔭。

相較於她,當他們呼喚我Madame時,我實是脊背發汗,涔涔流下,心虛不已。

Madame,我細細咀嚼這稱呼的背後意義。

:Al-Haij,指去麥加朝聖過的伊斯蘭教徒,這裡泛指當地人,有尊稱之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