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 潤肌童顏食石耳

文/朱振藩 |2020.07.20
1037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在二十餘年前,常去淡水轉悠,目標是「金竹苑」,店主張志明君,極精粵式點心,兼及一些佳餚。其所製點心中,叉燒酥尤有名,播譽寶島各地。我食而甘之,曾撰聯以贈,聯云:「金竹妙樂出上苑,極品叉燒入口酥。」此外,其奶皇酥、蓮蓉酥、皮蛋酥、麻蓉酥和酥皮蛋撻(即蛋塔)等,亦質精味美,允稱一流。

有次聊及粵菜,對於素菜之冠,都認為是「鼎湖上素」,差別為他品嘗過,而我只看過文獻,且對此饌美味,一直嚮往不已。基本上,此菜在製作上,講究用「三菇六耳」。他笑著問我,吃過哪幾樣?我回答了六、七個。他聽罷神祕一笑,並說:「未吃過石耳吧?」我據實稱是。於是他表示,會燒給我吃,但發製頗費時,只能改天再約。

石耳為貴重手信,等閒不易見到。據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稱:石耳「最為珍品」,且在烹製前,乾貨須「用滾水一碗,投鹽少許,泡石耳於其中,用手細細擇揉,去其細砂,待軟如綿。其細砂去淨,色即變紫如玫瑰,必得鹽水,則所銜細砂,始能吐盡,再過清水二、三次」。我未見其處理過程,但對接下來所謂的「以雞湯下食,滑脆鮮美,味最香甘,為山蔬第一」,內心充滿著期待。

好日子終於到來,志明兄備了兩道,都是些家常風味,其一是徽菜的「石耳燉雞」,其二是滬菜的「石耳豆腐湯」。前者將整治好的石耳,放入冷水的鍋內,加些料酒、蔥和拍鬆的生薑,用中火燒開,倒出水及蔥、薑備用;接著添汆過的母雞,半根火腿骨與料酒、新鮮蔥、薑,以微火煨至八分熟時,再揀去火腿骨和蔥、薑,接著下石耳及鹽,用小火燉至酥爛即成。結果:雞肉和石耳,皆酥爛軟糯,湯醇而味濃。至於後者的「石耳豆腐湯」,因為多用好油,並以上湯賦味,滋味不寡不薄,經過仔細品嘗,石耳柔嫩滑脆,更是出奇地好。

我日後去合肥,在特殊機緣下,品嘗兩道安徽名菜,都是「石耳嫩雞」,而且一葷一素。葷品雖然不錯,素品非常驚豔。它的製作簡單,將製作好的「素雞」,全部切成塊狀,接下來和整治過的石耳,整齊擺在盤中,再澆淋調味汁,蒸五分鐘即成。口味均糯而爽,頗能相得益彰。

話說回來,石耳這個食材,屬地衣門石耳科植物,又稱山膚、石衣、石花、岩菇等,日本人則稱岩茸。常生於山崖石壁上,呈厚片狀,大而圓形,一般長僅一寸,大者至一尺,正面黑褐色,背面土灰色,靠假根附著。元人吳瑞道:「石耳生……諸山石崖上,遠望如煙。」然而,觀賞雖甚美,採摘卻極難,故古詩云:「石耳敷生廬岳顛(註:著名的廬山「三石」,為石耳、石雞及石魚),闍黎(即和尚)自採入雲天,蒼龍脫甲層層薄,玉女裁綃片片玄。」

清人趙學敏另指出:「石耳之美,見稱於伊尹(參見《呂氏春秋.本味篇》)……蓋上古已珍之矣。」歷來本草學者至為推崇,如《日月本草》謂:「久食益色,至老不改……。」《藥性考》亦稱:「久食色美,益神悅目,至老不毀。」另,《粵志》亦明白點出:「久食色美,能潤肌童顏,在地耳、木耳之上。」是以講明確些,它能如此貴重,除產量稀少外,竟能養顏美容,恐為最大原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