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如是說】忍辱多力 文/星雲大師 |2020.07.15 語音朗讀 667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文/星雲大師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無怨,必為人尊。──《四十二章經》一、忍力最大世間最大的力量是「忍」,忍的力量勝過一切拳頭刀槍。任何力量在忍者的面前,都要甘拜下風。所以,《羅云忍辱經》說:「忍之為明,踰於日月。龍象之力,可謂盛猛,比之於忍,萬萬不如一。七寶之燿,凡俗所貴,然其招憂,以致災患;忍之為寶,終始獲安。布施十方,雖有大福,福不如忍。」又《法句經》說:「捨恚行道,忍辱最強。」二、忍的真義忍辱,是對無端橫逆能不以忿怒心迎之,而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因此,能忍的人並不是懦夫,是勇敢的,有力量的。忍是一種認知、承擔、處理、認同、負責、犧牲、定力。忍是一種大勇、大無畏、大智慧。經典中關於忍辱的闡釋很多,例如《賢劫經》所載,就有一百種之多。《優婆塞戒經》說:「忍有二種: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飢、渴、寒、熱、苦、樂,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聞、智慧、正見無謬,忍佛、法、僧、罵詈、撾打、惡口、惡事、貪、瞋、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難忍,難作能作,名出世忍。」簡單的說,忍有四種真義:1.遭惡罵時默而不報:以沉默折服惡口。2.遇打擊時心能平靜:以心平氣和贏千秋事業。3.受嫉恨時以慈對待:以慈悲心消弭懷恨嫉妒。4.有毀謗時感念其德:以感念恩德彰顯道德涵養。三、忍辱的方法據《瑜伽師地論》載,忍辱含不忿怒、不結怨、心不懷惡意等三種行相。在佛法中的忍,是很高的菩薩道。如寒山大師說:「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佛遺教經》說:「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我們要想為未來的佛教、未來的眾生擔當重任,就要先學忍耐。你能把忍的功夫做到多大,將來的事業就能成就多大。那麼,要如何忍呢?忍,不要用力,要用力去忍的忍,是不會長久的。有力者,「先忍之於口」,不在語言上和人計較;「再忍之於面」,臉上沒有不悅的表情;「後忍之於心」,以慈悲心、平等心包容怨恨、差別。所以,忍辱者能增長其力,養成平等互融之心境。四、忍辱的功用1.忍辱能息怨:《出曜經》說:「不可怨以怨,終已得休息;行忍得息怨,此名如來法。」人能於橫辱之來,全以慈愍行之,不為所動,惡自息滅,如火燃虛空,薪盡火息,虛空不壞,是故忍辱者能感化一切惡人。據《賢愚經‧羼提波梨品》載,過去久遠劫時,印度波羅奈國迦梨王在位,有仙人羼提波梨居住山林,修忍辱行。王因女色故,截斷仙人手足、耳鼻等,仙人忍之,並悲憫發願成佛後先度王等,王遂懺悔而供養之。因此,「忍者無怨,必為人尊」。2.惟忍辱可怙:世間上,「忍」是眾生唯一的依怙。《羅云忍辱經》說:「世無所怙,惟忍可恃。忍為安宅,災怪不生;忍為神鎧,眾兵不加;忍為大舟,可以渡難;忍為良藥,能濟眾命;忍者之志,何願不獲!」3.忍辱得眾善:忍辱是一種陰德,可以增長福報。《大集經‧月藏分》載,忍為世間最,忍是安樂道,忍為離孤獨,賢聖所欣樂,忍能顯眾生,忍能作親友,忍增美名譽,忍為世所愛,忍得富自在,忍能具端正,忍能得威力,忍照於世間,忍得諸欲樂,忍能成工巧,忍力降伏怨,及以除憂惱,忍得好容色,忍能具眷屬,忍招諸勝報,忍能趣善道,忍得人樂觀,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諸苦,忍得壽命長,忍能息諸怨,不害於眾生,忍能離偷盜,忍能捨婬欲,忍能止妄語,兩舌綺惡言,忍能除貪瞋,及離邪見意,忍力成施戒,精進及禪那,般若波羅蜜,能滿此六度。4.忍是菩提因:忍辱不只可以培養世人的品格,而且也是成佛的重要法門。《羅云忍辱經》說:「吾今得佛,諸天所宗,獨步三界,忍力所致。」又《優婆塞戒經》說:「我身若被截斫分離,不應生瞋,應當深觀往業因緣,當修慈悲,憐愍一切,如是小事不能忍者,我當云何能調眾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忍辱果。我若不種如是種子,云何獲得如是正果?」忍辱有如是功德,故《四十二章經》云:「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無怨,必為人尊。」──摘自《星雲大師全集68‧佛教叢書27》圖/取自網路 前一篇文章 會認人認路 汪星人幫主人送貨 下一篇文章 郵局領三倍券 即時存量地圖上線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5【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6【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7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8【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如是說】處事禪心【星雲大師如是說】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正信之美【星雲大師如是說】輪轉相繼【星雲大師如是說】有情的層次【星雲大師如是說】六忍歌 作者其他文章講演集─學佛與求法 一個觀念,四個方法 3-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學佛與求法─一個觀念,四個方法 3-1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①】《佛說孛經》的政治管理學②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①】《佛說孛經》的政治管理學①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