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芃彣
小妤是這次偏鄉教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孩子,一個文靜的小女孩,總是梳著高高的馬尾,靜靜坐在靠窗最後的位置。因為喜歡活潑的教學方式,我總是在課程中加入許多互動遊戲,但小妤更喜歡寫寫學習單,或是在空白圖畫紙上畫圖。
為了怕孩子回家後就把今天所學拋在腦後,我會在放學前布置一些簡單的作業,大多是課後心得或一些開放式的問答,隔天再請他們上台發表。小妤會跟著同學們一起上台發表,我也看得出來她很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但有幾天小妤的作業卻是空白的,私底下問她,只是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
向小妤的班導詢問,得到的答案是:小妤是個認真乖巧的孩子,但偶爾會有沒寫作業的狀況,已經跟家長反映過很多次了。
那天,我得到班級導師的同意到小妤家作客,這裡跟大城市很不同,因為學校人數不多,所以老師到學生家吃飯,似乎不是什麼大事。小妤知道我晚上要到家裡作客很是興奮,一放學便火速收拾好書包,在教室門口等我。
小妤的父母務農,上面還有一個大她三歲的哥哥。到了小妤家,終於明白為什麼認真乖巧的小女孩,常常帶著空白的作業簿到學校來。
一進家門,父母都還未返家,哥哥在房間裡寫作業,小妤掛好書包對著我笑了一下:「今天炒空心菜。」語畢,走進廚房裡開始做飯。我訝異極了,小妤卻習以為常,表示晚餐通常都是由她準備好,等著爸媽回來開飯。
吃完晚餐,哥哥在客廳看電視,小妤被媽媽喊去洗碗,洗完都已經八點多了,媽媽又要她挑菜。我主動上前幫忙,想讓小妤有時間念書,卻被小妤的母親拒絕了:「老師您難得來,不用做這種事。」
我看了一眼在旁邊玩著電動的男孩,對小妤媽媽說:「要不,讓哥哥來幫忙吧,小妤今天的作業都還沒做呢!」哥哥馬上激動地反駁:「我也有很多作業啊!」
母親也在一旁幫腔:「哥哥明年要考高中了,做妹妹的要體諒一下,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老師啊,你們太年輕了不懂,現在的小孩已經很幸福了啦!」然後轉頭對著小妤說:「警告妳,叫妳做一點事而已,不要給我表現得好像很可憐的樣子。」
我愣在原地,卻也無能為力。離開前,我決定鼓起勇氣替小妤爭取,雖然我只是幾個月後就會離開的大學生,依然不希望孩子被家長剝奪學習的機會。
「伯母不好意思,之後幾個月的時間,小妤會在學校寫完作業才回家。我會負責送她回來,請您放心。」小妤睜著眼睛看著我,我繼續說:「她是個很有責任感的孩子,交代她的事都會盡力完成,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功課,我覺得這是件很可惜也不太公平的事,所以我想要協助她,因為小妤真的是個很聰明優秀的學生。」
小妤的母親聽我這樣誇獎自己的小孩,原本蹙起的眉頭也轉趨柔和,表示雖然這樣自己會很幸苦,但如果老師堅持,她也沒有辦法。
小妤送我到門口,轉身離開前,她拉住我的手怯懦地道了聲「謝謝」。我胸口一緊,對於幾個月後,小妤可能又必須為了做不完的家務犧牲學習時間感到心疼。
還有多少像小妤這樣的孩子,因為家境與父母錯誤的觀念而失去學習機會?無奈我能做的,除了短暫的陪伴,以及將這無奈的現象書寫出來以外,什麼也改變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