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9成以上的兒童對塵蟎過敏。圖/pexels
【本報訊】台灣氣候潮濕,溫差變化大,根據研究兒童過敏患者有九成以上對塵蟎過敏。成功大學醫學院特聘教授小兒過敏科主任王志堯指出,鼻子過敏輕者鼻癢、鼻塞、流鼻水,嚴重會影響學習能力與睡眠品質,且過敏性鼻炎容易復發,中西醫都很難有效治療,「減敏療法」可加強患者對塵蟎的耐受性,讓免疫系統對塵蟎刺激不過敏。
據《健康醫療網》報導,抗組織胺藥物、血管收縮劑等常見過敏緩解藥物都會有副作用,抗組織胺會產生嗜睡、噁心感,長期使用血管收縮劑則會影響鼻竇的調節功能,近幾年許多家長讓小孩嘗試「減敏療法」,加強對塵蟎過敏原的耐受性,讓免疫系統對塵蟎刺激不過敏。
王志堯表示,減敏治療適用在嚴重的鼻過敏患者,把塵蟎做成塵蟎萃取液,少量的打在皮下,但是有些患者對塵蟎反應太敏感,一點點的量,就會造成相當異常的過敏反應。

圖說:對塵蟎過敏嚴重的過敏兒可以嘗試「減敏療法」。圖/pexels
王志堯指出,針對小兒過敏性鼻炎,不需打針的治療對兒童而言才是最理想的方式,因為兒童普遍對打針有恐懼感,這時能使用全新的舌下減敏療法方式治療,避免因打針的塵蟎萃取量過高引發副作用。
報導指出,傳統皮下減敏療法剛開始每周打針,患者適應過敏反應後每月一針;舌下減敏療法則只需每天舌下口服,兩者療程都在2到3年,但藥物反應不一樣。
傳統皮下打針給予藥物的方式,有時候反應很明顯,有可能造成過敏性休克,從舌下給予塵蟎製劑,臨床經驗看來,最多患者反應有舌頭發麻、刺辣感的情形,這些情形只要漱口就能減緩。
接受減敏治療初期,患者需要在診間觀察是否有局部不良反應,若接受舌下減敏治療應定期回診追蹤,且每天按時服藥,避免忘記服藥及間隔太多天,免得身體得重新適應過敏原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