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夢幻的石頭——泉州出米石(上)

文/洪少霖 |2020.07.06
2419觀看次
字級
清水岩出米石,石刻。圖/洪少霖
清水岩出米石,石孔。圖/洪少霖

文/洪少霖

九日山出米石

據史料記載:大泉州地區南安豐州延福寺後原有一石,為出米石。一千九百九十年前,山上炸石,出米石慘遭炸毀。

明代著名御史詹仰庇為其撰詩:「何年延福寺,松竹抱山幽。井說釣龍日,岩傳出米秋。」

民間傳說,過去在建造延福寺的過程中,由於工人、民夫眾多,僧眾也不少,因而在延福寺內負責伙食的智永和尚一時間顯得為難。

有一天,智永和尚在九日山上一邊愁眉苦臉的想辦法,一邊用柴刀砍著枯木準備當作柴火。忽然聽到一陣飄逸的聲音傳來「燒飯用柴火,沒米怎般愁?此有大岩石,出米助延福!」

智永和尚聽後,感覺驚奇,循聲找尋而去。只見一個山坡上有一大塊岩石,石上原無孔洞,而今出現一個小孔,孔內不斷有白米冒出,當時,大岩石上已堆積起一平方公尺以上的小型米山。

正那時,智永和尚又聽到飄渺的聲音似有四方傳來「大石有了孔,有米白索索,此是天機妙,不可向人說。」

那出米石,在延福寺建成後仍然每天出米,只是米量減少許多。後來,有一位小和尚想讓米粒多流一些出來,便將那洞孔鑿大了一些。然而,自那時起,出米石便停止了出米。

清水岩出米石

史料記載,清水岩出米石為宋代文物古跡,位於大泉州地區安溪清水岩弘法道場往海會院路旁(老寮橫路旁)。石上刻有「頭陀應員等開墾蔬園十餘丘,無水灌溉,於咸淳丙寅春,佛旨出泉,引為萬年清潤者。」共三十三字,石刻寬○.八五公尺,高一.二二公尺。

舊志載:石在覺亭外路下,宋淳熙年間,開闢蔬園,無水可灌,一日佛指而杖之,水即流出,混混不竭。從無到有,是亦大師之顯化靈跡也。勒之為出水石,俗稱出米石者。

《閩中摭聞》所載,謂石隙出米以餉工,工竣而米竭云。

另有傳說,每遇旱時,清水祖師皆站石上為民禱雨,得沛甘霖。既有水,農田可播,亦即有米,故又稱「出米石」。

圍頭出米石臼

傳說大泉州地區晉江圍頭半島西面傍海處有座鳳髻山,當地山柄村,曾有一位名為王轉鳳的女子。其家院有一塊天然凹入的石塊,如是一個大石臼,平時會有白米源源不斷流出。王家每日三餐皆從石臼中舀米做飯,人多出米多,人少出米少。

昇平宮出米石隙

昇平宮位於南安市金淘鎮朝天山中,其出米石隙的故事與上面故事大同小異。

九日山出米石、圍頭出米石臼、仙公山出米岩等傳說相似,警示人們不可貪得無厭。而清水岩的出米石則是「有水即有米」。它們的存在有所不同,但皆突出一個「米」字,這也說明著,古時百姓對糧食的重視。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