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 端午節與屈原之死

文/余遠炫 |2020.06.22
1748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向來都說端午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有了包粽子與划龍舟的習俗。包粽子是為了怕屈原的遺體被魚蝦吃了,划龍舟則是驅趕水中生物,不要打擾屈原,希望能讓屈原靈魂獲得安息。

但實際上,端午節的由來比屈原時期更早,閩南語與客語在稱呼端午節時,稱為「五月節」,就是明證。「五月節」南北文化有所差異,在北方認為「五月節」是春夏之交季節變化的時刻,氣候轉為溼熱,也是五毒齊出好發瘴癘的時候,很容易生病,因此五月節被稱為「毒月」、「惡月」。

戰國時候的齊國孟嘗君田文,就是五月五日出生的小孩,這一天出生的孩子不但背著「惡月」的標籤,還被傳為長大以後身高高過門楣就會剋死父親,孟嘗君之父因此很討厭這個孩子。孟嘗君長大一點後就問他的父親,為什麼不喜歡他,知道原因以後,孟嘗君便說,只要把門楣加高,他永遠就無法超過門楣,就不可能剋父。孟嘗君的父親因此對這孩子另眼相看,認為他與眾不同。

在南方的楚國,大山大河矗立環繞,氣象更是不同。包粽子與划龍舟其實都是祭祀水神的一部分,與屈原並無多大關聯。屈原與楚國皇室關係親近,是皇家屈昭景三姓氏的重要人物,號稱「三閭大夫」,但忠心的屈子遭到奸臣排擠,楚懷王逐漸疏遠他,並將他放逐。楚頃襄王時期,依然被放逐,不被重起重用。

秦將白起破楚之戰,眼見楚國城都被秦軍催殘,國破家亡的景象讓他哀痛不已,於是傳出屈原投汨羅江為國自盡。雖然沒有人親眼見到屈原赴死,但從《楚辭》作品中讀到「吾將從彭咸之遺則」,認定屈原效法商朝賢臣彭咸投江自殺,於是就把「五月節」加上了壯烈色彩,屈原在「五月節」這天為國犧牲。

端午節從屈原的故事開始,就從南北對夏季產生的習俗而有了轉變,在舊有習俗的基礎上,附加了屈原不屈不撓的意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端午節的涵義也從南北文化交流,增加了豐富的人文內涵,成為中國傳統節日中最為豐富的節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