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父母 梁紫祺創無胎體琺瑯

邱榆蕙 |2020.06.15
2246觀看次
字級
梁紫祺獨創「無胎體琺瑯」技法作品。圖/記者邱榆蕙
梁紫祺獨創「無胎體琺瑯」技法作品。圖/記者邱榆蕙
梁紫祺正在進行創作。圖/梁紫祺提供

【記者邱榆蕙新北報導】台灣少數不斷獲得琺瑯創作技法專利的新銳藝術家──琺瑯藝術家梁紫祺,繼「手環筆」設計專利、「燈罩植栽屏風」新型專利,這次她獨創的「無胎體琺瑯」技法,也將申請第三個專利,用石頭、水與水花意象,忠實呈現她與雙親的繫絆與心境。

常被當作居家飾品的「琺瑯藝術」,因為圓潤剔透、色彩斑斕,普遍為收藏家所垂青,是一種將琺瑯粉附著在金屬器表面所成的工藝品,而梁紫祺就讀台藝大工藝設計系研究所的畢業作品「無胎體琺瑯」,是僅以琺瑯粉窯燒成型的藝術品,前所未見。

投入美術教育

發現仍須精進

「小時候覺得爸爸很凶,老是不敢和他說話,這幾年爸爸學佛之後,會溫柔地說一些關心話語。」梁紫祺談起父親,不禁眼眶泛紅。

梁紫祺提到,她的父親是退伍軍人轉做烘焙師,管教小孩很嚴厲,小時候她與弟弟吵架,當時她正在做麵包的父親,拿著廚具激動地衝出廚房說:「你們乾脆吵到兩個人都不見好了。」這讓她從小就害怕父親,不敢靠近。

從小不愛念書的梁紫祺,一直被父母誤判為學習障礙生,當弟弟在背誦孔孟經典時,她完全背不起來,讓母親四處帶她找醫生,但進出醫院多次沒效,父母也反而注意到梁紫祺的國小課本上,沒有筆記,倒有許多可愛恐龍與大自然圖像,便送她去學畫畫。

海邊撿石回憶

作品離不開水

梁紫祺笑說,父母生性浪漫,還在就讀國中時,因為喜歡花蓮的環境,就賣了台北的房子,舉家遷到花蓮,也因此她心裡藏有許多父親與大海的回憶。

喜歡手作藝術的她,高中就讀復興商工的金工組、大學就讀明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大學四年的寒暑假,她在淡水市集試賣手工飾品,獲得一些實戰經驗,但是她發現市場導向的產品非她所好,「我喜歡用手塑形的感覺,只要拿到材料,感覺就能一直一直做下去。」

畢業之後,梁紫祺經母親介紹,在花蓮教美術一陣子,之後又回到母校貢獻所學,當她愈投入美術教育,愈發現精進的重要性,「我希望給學生最好的,所以我要懂很多,學生才能綻放自己最美麗的花朵。」因此三年前,她考進台藝大工藝設計系碩士在職專班,深入研究金工理論與實務。

梁紫祺對作品主題仍在摸索時,研究所教授提點她,「現在還不知道沒關係,只要一直持續做作品,最後你就會知道你想要什麼。」;同時,她受到瑞士及美國設計師Julie Progin與Jesse Mclin的作品啟發,從翻轉傳統陶土與釉藥主從關係中,進而思考她擅長的琺瑯創作。

花了三年時間,梁紫祺精算出窯顏色與窯溫的對應,克服琺瑯粉出窯後脆弱的問題,「無胎體琺瑯」才逐步成形,創作時,她不斷回憶父親帶她到海邊撿石頭的回憶,所有的作品都離不開水與水波的身影,作品從早年的黏膩厚重,層層剝離主體、色彩以及應有的外形,從「境域」、「情域」到「微觀」,並將作品放大五百倍,希望觀者看到最真實的樣子。

「潛境──梁紫祺無胎體琺瑯創作個展」即日起展至六月二十八日止,「無胎體琺瑯」、「放大倍數的無胎體琺瑯攝影作品」與銀飾等,共十九組、九十八件,首次於滬水一方藝文空間五樓展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