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世界文明系列:鼓浪嶼(6-1)夢幻鼓浪嶼全景圖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0.06.12
1937觀看次
字級
閑樂居以東的海邊也有幾座西式建築,美國領事館1906年便搬遷去了那裡,在那之前,設在日光岩東山腳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從英國領事館往照片的上面看,遠處海面上有座小島,就是猴嶼。鷺江上異常繁忙,小舢板因為長時間曝光的原因看起來像一個個小黑影。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夢幻鼓浪嶼全景圖(佚攝,1870年代)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繼續往東,是協和堂和西班牙領事館。協和堂是鼓浪嶼上的第一座基督教 堂,始建於1863年,由島上的基督教外國僑民捐建。西班牙領事館建於1852 年,領事是德記洋行的老闆英國人德滴,他還兼任著葡萄牙和荷蘭駐廈領事 ,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戰爭戰敗後,駐廈領館被裁撤,館舍也被改建,照片 中的所在現在是天主教堂。繼續往東,可見英國領事館和德國領事館。英國 領事館這座清水紅磚樓建於1870年,1998年後拆除重建,如今從輪渡登島最 先看到的就是這座建築。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廈門島篔簹湖和鷺江相交的一側,能看到一座高大的煙囪,那是1858年建成的廈門船塢,也是後來廈門造船廠的前 身。緊挨廈門船塢還能看見一座建築有兩個鐘樓,那是天主教玫瑰聖母堂,1859年由福建代牧區主角高居龍派人興建 ,教堂內的祭台供奉中華玫瑰聖母像,因此稱為玫瑰聖母堂。繼續往東,在眾多中西混雜的房屋中間,還能看到有一 座小「鐘樓的建築,那是建於1848年的新街禮拜堂,是廈門的第一座基督教堂,也是最早供華人使用的基督教堂,因 此被稱為「中華第一聖堂。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閑樂居以東的海邊也有幾座西式建築,美國領事館1906年便搬遷去了那裡,在那之前,設在日光岩東山腳下。照片 左中部,還看的出來傳統閩南建築的樣式的聚落。大約在宋末元初,開始有李姓漁民在島西北部定居,時稱「李厝澳 ,即現在的內厝澳一帶,明代島上的村落開始向島東部發展;明末清初,鄭成功在鼓浪嶼上駐軍,建龍頭山寨操練水師;到了清朝晚期,島上的居民大抵形成三處主要聚落。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照片左下角,露出一半的是一座壁球場,外國人的生活娛樂方式也隨他 們而來到鼓浪嶼。壁球場東邊,門口台階上站著一個人的兩層樓房被稱為「 Amoy Club」,即萬國俱樂部,也被稱作「樂群樓」,始建於1876年,是島上 外國人聚會交際和從事其他室內娛樂活動的地方,裡邊還有一座頗具規模的 圖書館。後來俱樂部搬到田尾路8號現篔簹湖址,原建築被中國商人黃秀烺購 得,修建了現在為遊客們津津樂道的海天堂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從英國領事館往照片的上面看,遠處海面上有座小島,就是猴嶼。鷺 江上異常繁忙,小舢板因為長時間曝光的原因看起來像一個個小黑影。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從左往右看這張照片,龍頭山的日光岩正好落在照片之外。遠處能看到筆架山上的巨石,再遠處若隱若現的則是現在廈門海滄區的大坪山一帶。沿著筆架山上的巨石往東,有一座建在峭壁之上的別墅,那裡是英商怡記洋行1873年修建的閑樂居,後來成為匯豐銀行公館。比起別墅,更著名的是別墅下方的那塊巨石,巨石側面刻著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撰文的三和宮摩崖題記,上面記錄了王得祿在三和宮前整修戰船、募款興修三和宮並率師進剿蔡牽起義軍的事蹟,而三和宮就曾蓋在這塊巨石之前,供奉媽祖。

與廈門本島隔水相望,人稱「海上花園的鼓浪嶼,是一個很別緻的地方。它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小島,不到2平方公里的面積,離岸5百公尺左右的距離,名副其實的彈丸之地。

很多年以前,當它的輪廓線還沒有被濃密的綠蔭覆蓋,那些耀眼的紅色房頂還沒有被建造起來,在那些自外海駛來的船隻視野裡,它也許更容易被當成是青翠的高山腳下一段崎嶇的礁石海岸。但它確實是一個真正的小島,它有著堅硬的花崗石基岩,有潮水升起落下蝕刻的痕跡;它靜臥海上,地勢起伏,突兀的巨石默默講述著它自某個遙遠地質年代誕生的故事。

與它一水相隔的廈門,就像一直陪伴在身邊的至親,它們共同擁有九龍江入海口廣闊的航路和風景;窄窄的鷺江海峽分隔了陸地,也分隔出一個小小的離島在近代獨特的發展軌跡。

本版照片的取景地點位於升旗山北邊的山坡上,由攝影師向北方拍攝鼓浪嶼全景。升旗山位於鼓浪嶼東南角,海拔並不高,但是這裡扼守鷺江南口,因此在鴉片戰爭後,廈門開放為口岸,海關在這裡豎起一根旗杆,通過上面所懸旗幟的不同來表示天氣、出航、檢疫、補給等資訊,因此這座小山也被稱為「信號山」。

筆架山和升旗山附近是島上最早出現西洋建築的地方,從這裡向四周眺望風景絕佳,選在這裡拍攝鼓浪嶼全景的攝影師不計其數。

廈門島篔簹湖和鷺江相交的一側,能看到一座高大的煙囪,那是1858年建成的廈門船塢,也是後來廈門造船廠的前身。緊挨廈門船塢還能看見一座建築有兩個鐘樓,那是天主教玫瑰聖母堂,1859年由福建代牧區主角高居龍派人興建,教堂內的祭台供奉中華玫瑰聖母像,因此稱為玫瑰聖母堂。繼續往東,在眾多中西混雜的房屋中間,還能看到有一座小「鐘樓的建築,那是建於1848年的新街禮拜堂,是廈門的第一座基督教堂,也是最早供華人使用的基督教堂,因此被稱為「中華第一聖堂。

閑樂居以東的海邊也有幾座西式建築,美國領事館1906年便搬遷去了那裡,在那之前,設在日光岩東山腳下。照片左中部,還看的出來傳統閩南建築的樣式的聚落。大約在宋末元初,開始有李姓漁民在島西北部定居,時稱「李厝澳,即現在的內厝澳一帶,明代島上的村落開始向島東部發展;明末清初,鄭成功在鼓浪嶼上駐軍,建龍頭山寨操練水師;到了清朝晚期,島上的居民大抵形成三處主要聚落,分別是內厝澳、鹿耳礁和岩仔腳,儘管後來大量西式建築開始在島東部建設,但日光岩下,如照片中那樣仍有大片村落,保存至今的還有四落大厝和大夫第等建築群。就在照片這片村落以西,照片之外就是番仔墓園,也就是外國人墓地的所在。

繼續往東,是協和堂和西班牙領事館。協和堂是鼓浪嶼上的第一座基督教堂,始建於1863年,由島上的基督教外國僑民捐建。西班牙領事館建於1852年,領事是德記洋行的老闆英國人德滴,他還兼任著葡萄牙和荷蘭駐廈領事,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戰爭戰敗後,駐廈領館被裁撤,館舍也被改建,照片中的所在現在是天主教堂。繼續往東,可見英國領事館和德國領事館。英國領事館這座清水紅磚樓建於1870年,1998年後拆除重建,如今從輪渡登島最先看到的就是這座建築。

照片左下角,露出一半的是一座壁球場,外國人的生活娛樂方式也隨他們而來到鼓浪嶼。壁球場東邊,門口台階上站著一個人的兩層樓房被稱為「Amoy Club」,即萬國俱樂部,也被稱作「樂群樓」,始建於1876年,是島上外國人聚會交際和從事其他室內娛樂活動的地方,裡邊還有一座頗具規模的圖書館。後來俱樂部搬到田尾路8號現篔簹湖址,原建築被中國商人黃秀烺購得,修建了現在為遊客們津津樂道的海天堂構。

從英國領事館往照片的上面看,遠處海面上有座小島,就是猴嶼。鷺江上異常繁忙,小舢板因為長時間曝光的原因看起來像一個個小黑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