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術名作談人生 有容乃大天地寬(下)

文/王瑋名 |2020.06.11
2553觀看次
字級
故宮南院彌勒石像。 圖/王瑋名

文/王瑋名

北魏孝明帝年間,達摩祖師又遭人下丹頂鶴毒謀害,他心想,中土的度化因緣已盡,而且心法已傳慧可法師,達摩祖師便端坐而化,葬於熊耳山(今河南宜陽縣)。三年後,使臣宋雲從西域回朝,路上遇見達摩祖師手提一隻草鞋,獨自要回印度;宋雲回京後,將途中遇祖師一事上奏,於是孝莊帝命人開達摩祖師之棺驗證,卻僅見棺中只有一隻草鞋,當場嚇傻所有人!根本是基督復活神蹟東方版。

在日本不倒翁就叫「だるま」,就是達摩,傳說日本室町時代佛教傳到日本,中國高僧心越禪師也來到日本於高崎少林山達摩寺佈教,並繪畫達摩祖師身著紅衣的禪座姿態之畫贈予信徒;二是傳說日本有位一了居士,達摩祖師向他託夢說:「請找到聖地的靈木,刻出我的形體。」他便到達摩寺裡找到巨木,並參照心越禪師所繪達摩像,雕刻起不倒翁供奉;三是傳說達摩歷經七災八難,使禪宗終於在中土有結果,但因面壁九年手腳退化,所以呈現沒有手腳造型,而日文裡「七転だるま八起き」──七倒八起的諺語就是指被打不倒、永不放棄的精神,就像一個不倒翁。現在幾乎是日本考生、候選人必備聖物,只要許願時先在不倒翁畫上左眼珠,待願望事成再把右眼珠補上,必會功成圓滿。

而佛教界說到:「有容乃大」,定會想到彌勒佛,笑臉迎人、袒胸露大肚,親切模樣更是商人的最愛,可是最早的彌勒佛可不是這樣的造型。

彌勒信仰其來已久,由於大乘佛教有三世佛,即過去、現世、未來佛之說,而深信彌勒佛是釋迦牟尼佛欽定的弟子和繼承者,為兜率天的天王,日後於地球眾生的年歲達八萬四千歲時下凡度眾生,因而尊為「未來佛彌勒如來」、「當來下生彌勒佛」等,也就因此自古就被旁門走道利用,如白蓮教、義和團等附和,大多宣稱教主是彌勒降世來救苦救難。

在中國的彌勒佛形象共有三次轉變。從佛教傳入中土到五胡十六國,是交腳彌勒菩薩形象;接著到北魏時期,由菩薩變為未來佛,是標準佛像;第三次轉變是五代以後,開始出現以布袋和尚為彌勒形象。前面兩個時期最容易分辨和釋尊不一樣的就是腳,只要腳落地的就可能是彌勒。

布袋和尚為何取代彌勒呢?相傳唐朝末年,在明州奉化的長汀村,龍溪上漂來一捆柴,柴上有一幼兒,此時村民張重天急忙出手救起,只見這娃兒圓滾滾好可愛,咧嘴歡笑不止,並發現柴上是一個青布袋,因而取名為「契此」,又因為他在長汀村長大,故號「長汀子」。契此長大後,到寺院剃度出家,他以禪杖繫著一個布袋,開始雲遊天下,但常有孩童圍繞,凡是化緣來的東西全部裝入布袋中,所以開始有人稱他為「布袋和尚」。

據傳他在圓寂前留一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從此大家深信布袋和尚就是彌勒來世。而朱元璋當上皇帝後為了與明教、彌勒教劃清界線,也把奉化改名為寧波。

華人喜歡達摩,可能更喜歡彌勒,世上最高的石像佛──四川嘉定樂山大佛高七十一公尺,就是彌勒佛,建造於唐朝,所以不是布袋和尚貌,前後歷時約九十年才修造完成,當時是為鎮壓水患而造,一九九六年已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

台灣南故宮博物院有一尊犍陀羅時期(西元一~三世紀)的石雕彌勒,高約一百六十八點五公分,法相莊嚴,高鼻深目、捲髮蓄鬍,是標準大帥哥,可視為受西方雕刻影響之作品,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持淨瓶,以示要渡化信眾,在展場燈光氣氛下,我佇足良久,深受石雕之美與彌勒氣度所感染,崇拜不已!

布袋和尚圓寂後,大家開始畫其造型──彌勒佛來敬奉,歷代許多知名畫家都曾提筆繪之,梁楷、牧溪、羅聘、吳昌碩、馮超然、張大千、李可染、甚至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等。台北故宮宋禪畫大師梁楷(號梁瘋子)名畫──〈潑墨仙人〉,其造型和布袋和尚相似,一臉酒醉憨臉,尤其可愛;另一件確認為布袋和尚,整個二眼笑成彎月,相信再憂愁時看了也雲開見日。台北故宮藏明朝工筆畫大師吳彬的佛像冊頁中的彌勒,每每見他就如見到知名製作人阿姑一樣親切,雖然不是布袋和尚樣,但和睦的氛圍依舊。

由於彌勒或布袋和尚作品實在很多,中國知名石窟、知名畫家創作豐富,爾後再另文描述。

人生定有起起落落,有才有德常遭人妒,要達到八面圓融,幾乎不可能,凡事但求無愧於心。星雲大師說:「寬恕能融化霜雪,親見春陽;寬恕能滋潤焦渴,獲得清涼。寬恕有以下四點美德:能贏得敬重;能融化仇恨;能感動人心;能和諧歡喜。」切記,再遇挫折時,想想不倒翁精神的達摩、「肚大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的彌勒,所謂「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古諺:「宰相肚裡能撐船。」台語俗話:「肚大錢財王。」吃虧就是福!能如此想,還有甚麼事過不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