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內「自費醫材」推陳出新,價格卻十分混亂,民眾常接到醫療收據時,才知自費醫材價格。中央健保署表示,為讓全額自費或自付差額醫材價格透明化,即日起公布八大類自付差額特殊醫材的健保給付上限;根據統計,高達八成九醫療院所,目前收費超過健保核定費用,因此必須往下調降,否則健保署將違規記點處分,新制將於八月一日上路。
健保署最新公告「人工水晶體」、「特殊材質生物組織心臟瓣膜」、「治療淺股動脈狹窄之途要裝置」、「冠狀動脈塗藥支架」、「特殊功能人工心律調節器」、「治療複雜性心臟不整脈消融導管」、「特殊材質人工髖關節」、「調控式腦室腹腔引流系統」共八大類、二十四組、三百五十二項自付差額的特殊醫材。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以往雖有部分醫材廠牌訂有自費上限,但多數業者卻對訂立收費上限有不同意見,各醫療院所也盼有自行訂價的空間,因而出現收費不一致的亂象。依照《健保法》規定,健保署對同功能、同價格的特殊醫材,應訂立給付上限及醫療院所收取的差額上限;歷經一年半協調,健保署選定民眾常用的八大類醫材,率先公布收費上限。
蔡淑鈴舉例,如某眼科診所置換三焦點、非球面、散光的特殊人工水晶體,民眾原須自費九萬二千元,經健保署最新核定費用上限為七萬八千六百二十七元,扣除給付上限二千七百四十四元,民眾僅需自費七萬五千八百八十三元,省下金額多達一萬六千一百一十七元。換言之,往後醫療院所為民眾置換同功能人工水晶體,收費亦不得超過此上限,不調降者將違規記一點處分,累積三點將停止健保特約一個月。
蔡淑鈴說,率先公告的八大類特殊醫材,都是民眾常用類別,其中又以人工水晶體、特殊材質人工髖關節因廠牌多、使用量大最難協調,溝通也花最多時間,目前還有「加長型伽碼骨髓釘組」、「經導管進行主動脈瓣膜植入術」、「椎間盤融合器」、「頸椎人工椎間盤」等特殊醫材正在研議,待健保會審核通過即可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