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內昨日新增一名新冠病毒境外移入確診個案,為赴美出差的五十多歲女性,此外,台灣已連續五十天無本土病例,邊境開放原則將依疫情風險程度,研議分四類開放。
立委何志偉昨舉辦座談會,邀集立委、學者及各部會官員,探討成立「國際旅遊聯盟」的可能性。何志偉說,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海島型經濟體,需要與其他國家經貿往來,呼籲未來應規畫國際旅遊聯盟。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將依疫情風險程度分類開放,也期盼邊境開放能達到雙邊互惠。
莊人祥表示,目前研議依疫情風險分四類,依第一類是紐西蘭、帛琉,病例發生數較少,可考慮是否入境後自主健康管理即可;第二類是如越南、汶萊,雖有發生病例但不多,檢疫十四天對商務往來較不利,因此有考量是否可等五天、篩檢為陰性即予放寬;第三類如泰國,必須更嚴格一點;第四類則是其他「風險更高」的國家。
美國出差返台 新增1確診
至於昨日確診的「案四四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為五十多歲女性,今年三月至美國出差,五月十八日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等症狀,二十一日出現嗅覺喪失情形,三十一日返國入境時主動通報,由機場檢疫人員安排採檢後送至集中檢疫所隔離,目前住院隔離治療中。個案入境後即送往檢疫所及醫院隔離,未與國內親友接觸,已將前後兩排旅客三十七人,列為居家隔離接觸者。
陳時中表示,解封日設定在六月七日,主要是希望能夠走過「四波」共五十六天潛伏期。雖然疫情趨緩,將繼續採取「邊境風險嚴管、國內鬆綁」,在疫苗未問世前不得放鬆,換言之,台灣邊境在最近一兩年內,還無法完全解除管制。
對於日本考慮鬆綁入境管制,第一波國家包括泰國、越南、澳洲、紐西蘭,卻未將台灣列入,陳時中表示,日本對於邊境管制有其考量,我國外交單位正與日本聯繫中,據悉首波名單尚未完全定案,「每個國家對他的邊境和外交,都有一定作法,相信我們的外館會用台灣持續防疫的成績,與其他國家持續溝通」。
出國旅遊 可參考解封指數
受全球疫情影響,國人悶了大半年,在台灣疫情趨緩的此刻,最關心的莫過於「何時」能再出國旅遊?台大公衛學院昨日再提「解封指數」,副院長陳秀熙表示,估算全球各國解封指數,「冰島、紐西蘭、台灣」三個國家解封指數最低,都小於百分之零點一,代表疫情最安全、解封條件最佳。他強調只要解封指數「小於一」,就可考慮針對當地「適度開啟邊境」。
陳秀熙指出,如要開放邊境,台灣和其他國家一樣,將會遭遇「防範症狀前感染」問題,所以務必落實境外居家檢疫、接觸者隔離,他建議參考英國社交距離App,因其包括接觸者的風險分類與建議都很精準。指揮中心昨天宣布,台灣已在四月建置好健康管理App及社交距離App,這兩項App也符合歐盟及國內相關法規規範,防治疫情再起,也可供各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