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人才 扶貧先扶智 文/記者伍曉陽、岳冉冉、陳聰 |2020.05.31 語音朗讀 112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朱有勇(左)在「時代楷模」儀式上接受採訪。圖/新華社 2017年,在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富邦鄉,招聘農業技術培訓學員。圖/新華社 2016年,朱有勇與拉祜族自治縣蒿枝壩村民了解種植冬季馬鈴薯的問題。圖/新華社 2019年,朱有勇在雲南農業大學辦公。圖/新華社 文/記者伍曉陽、岳冉冉、陳聰為了指導農戶科學種植,朱有勇在大陸首創中國工程院科技扶貧技能實訓班,招收的學員都是農民。「手把手領著老鄉幹,實實在在做給老鄉看。」朱有勇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他邀請院士專家直接給農民授課,既講通俗易懂的理論原理,又在田間地頭指導實踐操作,直到學懂學會。從林下三七、冬季馬鈴薯,到冬早蔬菜、茶葉種植、豬牛養殖……朱有勇帶領團隊前後共開設二十四個技能班,培養了一千四百四十五名鄉土人才。朱有勇列出一組數據——培訓學員中,百分之九十的學員已經脫貧,百分之五十的學員帶動了親戚朋友脫貧,還有一部分學員把整個寨子帶動脫貧了。走進酒井鄉坡頭老寨村民馬正發家,一塊參加培訓班獲獎的獎牌掛在家門口。馬正發在二○一七年參加了冬季馬鈴薯培訓班,作業是種一畝馬鈴薯。臨近結業,馬鈴薯收穫了,馬正發通知全寨的人去現場觀摩他的「考試成績」——他不僅種出了當年班上最大的馬鈴薯,一畝馬鈴薯還賣了人民幣七千多元。馬正發由此獲得朱有勇親手頒發的人民幣五千元獎金和獎牌。看到他種的馬鈴薯又大、又好吃、還賣得上錢,二○一八年冬,坡頭老寨小組三十二戶村民全都種上了冬季馬鈴薯,其中包括十六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我們寨子全部脫貧了。」馬正發自豪地說。二○一九年十一月十一日,中國工程院瀾滄院士專家科技扶貧班首屆電商班開班。朱有勇在班上教授農民自己開網店,把大山中的優質農產品直接賣到消費者手中。他還設想引進區塊鏈技術,解決中藥材的全流程追溯問題。「林下藥材可以做成大產業,不僅是林下三七,還有重樓、黃精、石斛等。我們想摸索一套科學辦法,讓藥材回歸深山老林。」 前一篇文章 【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有勇 用一顆馬鈴薯創造財富 下一篇文章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俊武科技報國70載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論愛談情】AA制 是平等還是計較?2025.09.0903【閃文集】從情書到文學的永恆之花2025.09.09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12025.09.0905企業精英喜獲《365日》 願傳播善美能量2025.09.1006【詩】走過康橋2025.09.1107西來寺菩提盃競賽 英文共修社群增長智慧2025.09.0908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9YT創3.25億次點閱 網紅貓過世2025.09.10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22025.09.1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網路講書人】趙健 讓更多人愛上閱讀【「搭伙兒CHAOS」主理人】馮欣雨 菜市書屋做文化平台【杭錦後旗愛心志願者協會創辦人】高保雲 平凡善舉造就大愛【網紅博主】龔向桃 真實生活日常最吸睛【剪紙藝術家】高少萍 推動剪紙藝術走向世界【鳳翔泥塑傳承人】胡錦偉 老手藝捏出新生命 作者其他文章【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有勇 用一顆馬鈴薯創造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