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大車禍念佛 攝影師逃過死劫

邱榆蕙 |2020.05.22
3550觀看次
字級
陳慶隆希望人們藉由他的作品,喚起對周遭的人、事、物的關切,進而關心台灣這片土地。圖/記者邱榆蕙
陳慶隆長年關注台灣鄉土及人文,百工作品表現濃厚人情味。 圖/陳慶隆提供
陳慶隆長年關注台灣鄉土及人文,百工作品表現濃厚人情味。 圖/陳慶隆提供
陳慶隆長年關注台灣鄉土及人文,百工作品表現濃厚人情味。圖/陳慶隆提供

【記者邱榆蕙新北報導】從事攝影工作四十六年的陳慶隆是佛教徒,曾在車禍時稱念佛號,躲過災劫,甚至引領車上乘客逃難,由於長年關注台灣鄉土及人文,多次獲國際與全國攝影獎,他在各地捕捉市街景象,希望透過百工影像,讓大眾靜下心來,關心生活周遭經常被忽略的人、事、物,進而關心台灣這片土地。

從小帶著父親的底片相機到處拍的陳慶隆指出,他的第一堂攝影課,是在五專的攝影社教室裡,而李松茂正是他的啟蒙老師,指導他如何取景與暗房技術。當時陳慶隆的取景獲得高度讚賞,至今業界認為他的暗房技術早已青出於藍。

求學時代,陳慶隆受到已故攝影家郎靜山的「水墨攝影作品」很大的影響,專攻「集綿攝影」,擅於集合多張底片,放映於一張感光紙上的技法,做法繁複,這項專業讓他二十出頭,便獲得當時國際四大攝影學會中的中國攝影學會金牌,及一九八七年的柯達攝影獎座黑白組金章獎,成績一鳴驚人。

拍佛寺生活 皈依三寶

退伍之後,陳慶隆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攝影師,雖然社會上對於攝影專業仍有偏見,但是他憑著熱忱與專業,很快獲得業界肯定。當時陳慶隆的家人在台北市中華佛教文化館做佛學研究,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看過其黑白作品,便邀請對方為他拍下佛寺的生活起居。

因為這段因緣,陳慶隆首場攝影展便是「七十九年法鼓山農禪寺──聖嚴法師法像」,由於常隨法師出入,陳慶隆與妻子自然也皈依,成為佛教徒,他說:「我對佛法沒有很深的認識,聖嚴法師告訴我,慌張的時侯,常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

未料,在那之後,他為拍攝新題材,前往山區發生九人座車墜落山谷的意外,所有人都跟車子翻覆,他是唯一在坐位上的人,那瞬間,他不間斷念著佛號,穩定心情;車子停住後,他鎮定地走到車頭,關掉引擎,引領全車乘客逃到車外,因此獲救。

尊重被攝者 眾生平等

「佛法讓我懂得眾生平等。」陳慶隆表示,當他拍攝生物時,抱持尊重的心情,讓攝影者與被攝者高度相同,就會拍出不同的照片;此外,他習慣在拍攝前,先與被攝者訪談、接觸,讓對方打開心房,盡量不使用廣角鏡,做出無謂的張力效果,最常使用24-70mm中等焦距鏡頭。

從青少年到年近花甲,陳慶隆的攝影主題,始終聚焦台灣人文,他用一生的時間到全台各地,拍攝社會動態、百工日常,發現很多人對生活周遭的一切,習以為常,甚至視而不見,像是市場的攤販、工藝畫師、鄉間農夫或是親人身影。

一生只為攝影而工作的陳慶隆用強烈的情感,呈現這片土地上庶民百工的善良、勤勞與毅力,並且不為作品命名,希望留給觀眾強力直觀的視覺感受空間,啟發大眾珍惜台灣之美。陳慶隆「留影。記憶中的台灣人」系列作品四十餘件,即日起至六月三十日,在新北市三重地政事務所展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