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大車禍念佛 攝影師逃過死劫 邱榆蕙 |2020.05.22 語音朗讀 369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陳慶隆希望人們藉由他的作品,喚起對周遭的人、事、物的關切,進而關心台灣這片土地。圖/記者邱榆蕙 陳慶隆長年關注台灣鄉土及人文,百工作品表現濃厚人情味。 圖/陳慶隆提供 陳慶隆長年關注台灣鄉土及人文,百工作品表現濃厚人情味。 圖/陳慶隆提供 陳慶隆長年關注台灣鄉土及人文,百工作品表現濃厚人情味。圖/陳慶隆提供 【記者邱榆蕙新北報導】從事攝影工作四十六年的陳慶隆是佛教徒,曾在車禍時稱念佛號,躲過災劫,甚至引領車上乘客逃難,由於長年關注台灣鄉土及人文,多次獲國際與全國攝影獎,他在各地捕捉市街景象,希望透過百工影像,讓大眾靜下心來,關心生活周遭經常被忽略的人、事、物,進而關心台灣這片土地。從小帶著父親的底片相機到處拍的陳慶隆指出,他的第一堂攝影課,是在五專的攝影社教室裡,而李松茂正是他的啟蒙老師,指導他如何取景與暗房技術。當時陳慶隆的取景獲得高度讚賞,至今業界認為他的暗房技術早已青出於藍。求學時代,陳慶隆受到已故攝影家郎靜山的「水墨攝影作品」很大的影響,專攻「集綿攝影」,擅於集合多張底片,放映於一張感光紙上的技法,做法繁複,這項專業讓他二十出頭,便獲得當時國際四大攝影學會中的中國攝影學會金牌,及一九八七年的柯達攝影獎座黑白組金章獎,成績一鳴驚人。拍佛寺生活 皈依三寶退伍之後,陳慶隆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攝影師,雖然社會上對於攝影專業仍有偏見,但是他憑著熱忱與專業,很快獲得業界肯定。當時陳慶隆的家人在台北市中華佛教文化館做佛學研究,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看過其黑白作品,便邀請對方為他拍下佛寺的生活起居。因為這段因緣,陳慶隆首場攝影展便是「七十九年法鼓山農禪寺──聖嚴法師法像」,由於常隨法師出入,陳慶隆與妻子自然也皈依,成為佛教徒,他說:「我對佛法沒有很深的認識,聖嚴法師告訴我,慌張的時侯,常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未料,在那之後,他為拍攝新題材,前往山區發生九人座車墜落山谷的意外,所有人都跟車子翻覆,他是唯一在坐位上的人,那瞬間,他不間斷念著佛號,穩定心情;車子停住後,他鎮定地走到車頭,關掉引擎,引領全車乘客逃到車外,因此獲救。尊重被攝者 眾生平等「佛法讓我懂得眾生平等。」陳慶隆表示,當他拍攝生物時,抱持尊重的心情,讓攝影者與被攝者高度相同,就會拍出不同的照片;此外,他習慣在拍攝前,先與被攝者訪談、接觸,讓對方打開心房,盡量不使用廣角鏡,做出無謂的張力效果,最常使用24-70mm中等焦距鏡頭。從青少年到年近花甲,陳慶隆的攝影主題,始終聚焦台灣人文,他用一生的時間到全台各地,拍攝社會動態、百工日常,發現很多人對生活周遭的一切,習以為常,甚至視而不見,像是市場的攤販、工藝畫師、鄉間農夫或是親人身影。一生只為攝影而工作的陳慶隆用強烈的情感,呈現這片土地上庶民百工的善良、勤勞與毅力,並且不為作品命名,希望留給觀眾強力直觀的視覺感受空間,啟發大眾珍惜台灣之美。陳慶隆「留影。記憶中的台灣人」系列作品四十餘件,即日起至六月三十日,在新北市三重地政事務所展出。 前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全集124】隨堂開示錄 159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20 花如常 3-2 台北花卉博覽會天使生活館「身心靈 SPA 系列講座」 下一篇文章 荷自由大學 訪荷華寺防疫之道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02【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2025.10.2103佛光慈善音樂會 援助北宿霧重建2025.10.2204祈福.勝尾寺2025.10.2005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正念自信應考2025.10.2206【小城故事】 兩冤家2025.10.2107【歡喜收穫】 圓一個幸福園藝夢2025.10.2108行動奶奶傳奇 1年淨化52海灘2025.10.20093佛光人行佛敬老孝親 老人節獲表揚2025.10.2010佛光山新馬寺 為逾2200考生祈福2025.10.2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泰山佛光童軍 重陽送暖佛光山東禪寺優異 幸福村角逐雪州最佳新村獎佛光會贈《365日》 泰國上議院珍藏印度沙彌學園新生出家 承續法脈國際佛光會 3度獲公益金質獎極樂佛光童軍慶重陽 童行陪伴信仰傳承 作者其他文章阿婆供奉落難神明 守護路口安全20部佛教漫畫 林鉅晴創作利生穿梭廟頂 徐明河剪黏一甲子祖孫打造蔬食髮廊 讓理髮客人愛吃素影音/布施菜蟲 詹鴛鴦佛心製酵素全班創作繪本 畫出不能說的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