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繪但丁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我年幼時父親買了一套但丁的《神曲》(Divina Commedia),文字我看不懂,但銅版印刷的插畫深深吸引我的注意,尤其但丁(Dante Alighieri; 1265-1321)這位主角。我數度畫但丁的肖像,都失敗。依照《十日談》(The Decameron)作者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 1313-1375)敘述,但丁的臉長、鷹勾鼻、眼大額廣、嘴骨寬大、下唇高深、髮有波形、性情沉鬱、深思少言。我依其描素,最後呈現在讀者諸君面前的如圖所示。
畫但丁時,邊畫邊回想其生平,覺得和孔子(前551-前479)很像。
當年孔子被逐出魯國,恓恓惶惶周遊列國;但丁則被逐出翡冷翠 (Firenze),流亡於義大利各邦城。
中國的春秋時代,諸侯割據,弱肉強食,合縱連橫,紛擾不堪。孔子獨尊周天子,想一統中國;但丁時代的義大利亦是邦城林立,分分合合,戰亂不斷。但丁拱出日耳曼羅馬皇帝亨利七世(Henricus, VII),希望能統一義大利。
然而如同孔子曾在魯國掌權,之後被逐,但丁也在翡冷翠當官(翡冷翠的規模相當於春秋時代的齊國),政變之後被判死刑,流亡翡冷翠之外。有趣的是,翡冷翠的當權者一直想擒獲但丁,將之投火焚死。而但丁死後葬在拉芬娜 (Ravenna),翡冷翠卻爭著要迎回但丁遺體,視之為無價之寶。
孔子筆削春秋,亂臣賊子懼。孔老夫子依其「理想」修改歷史,被修理的「亂臣賊子」則恨得牙癢癢的,莫可奈何。孔老夫子不只是口誅筆伐,還動手殺了一個魯國大夫少正卯。少正卯的死刑「判決書」相當抽象,孔子說他有五惡,而我怎麼看都不知罪大惡極之處為何。少正卯頂多是愛耍嘴皮子,喜歡硬坳強辯罷了。劉敞《公是集》的說法是,少正卯和孔子同時在魯講學,少正卯口才甚佳,孔子有不少門人被吸引過去。劉敞認為孔子誅少正卯是嫉賢,如果屬實,這種「補教人生」,可真是血淋淋。
但丁也像孔子一般,寫了巨著《神曲》三部曲,按其政治理念,判決了天下的王公士子。得罪但丁的政敵,被他丟到《地獄》、《煉獄》,而和他志同道合的,就被放在《天堂》。
但丁還假公濟私將他暗戀的情人捧於天堂。但丁九歲時就單戀貝亞德(Bice Portinari),貝亞德則對但丁無動於衷。但丁將貝亞德取名白雅黎思 (Beatrice),意謂幸福。白雅黎思帶但丁遊歷天堂,最後見到上帝。
但丁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接近貝亞德,在生花妙筆下,終於達到一親芳澤的目的;但丁也在《神曲》中自誇自讚道德高尚,學問淵博。
但丁《神曲》有一重大影響,就是將天主教的天堂及地獄概念具體化的「實作」出來。天主教視天堂為永福之所,地獄為永苦之地,卻不曾定義如何永福永苦。但丁讀了希臘及阿拉伯神話後,實作「惡鬼」及「苦刑」,將之定義於天主教的天堂及地獄。然而像但丁這般肆無忌憚地將政敵投入地獄的,實在罕見。但丁的判決文自比基督,凡所喜者,放置於天堂,凡所惡者,打入地獄。
但丁這種對待討厭之人的方式,比起孔子殺少正卯的手段,算是溫和,但在今日,大概都免不了毀謗的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