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竹圍高中橄欖球隊成軍不到五年,培養逾二十名國手,這些優異球員大多居住在北海岸一帶。圖/記者邱榆蕙
【記者邱榆蕙專題報導】新北市竹圍高中橄欖球隊成軍不到五年,培養逾二十名國手,這些優異球員大多居住在北海岸一帶,逾八成出生弱勢家庭,原本對自己不敢有所期待,二○一八年卻以黑馬之姿,奪得隊上第一座全國冠軍,有人因此保送國立大學,有人考上夢寐以求的醫務管理學系,重燃未來希望。
竹圍高中橄欖球隊總教練李建霖表示,隊上成員大多出生清寒、隔代教養與單親家庭,孩子們放學後、假日趕忙打工,有些父母需要兼好幾份差事,經常與孩子見不到面,在北海岸區域,這種情形的家庭很多。「在課業和生活上,這些家庭的小孩普遍得不到成就感,甚至夢想還沒說出口,就先放棄了。」李建霖提到,這些學生加入橄欖球隊後,現實狀況雖然沒有改善,態度卻變得積極、正向,願意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認真讀書,改變人生的出路。
著重禮儀
建立正知正念
二○一五年,竹圍高中橄欖球隊在「新北市推動橄欖球運動總體計畫」之下成立,讓當地的國中運動員得以就近入學。李建霖指出,不過大部分的學生與家長,仍擺脫不了名校思維,北部地區的精英橄欖球員,會先報考建國中學球隊,其次才會留在家鄉升學。
畢業於建中五十八屆橄欖球隊的李建霖表示,新北市淡水、三芝地區國中以下的學校,素來推行橄欖球等運動,他當時背負回饋家鄉的心情,到母校正德國中擔任橄欖球隊教練,之後考取竹圍高中橄欖球隊專任教練,才發現大部分的隊員,處於弱勢的生活環境。
李建霖指出,球隊的平時練習,每天二小時,遇到比賽前兩個月,增加假日練習和過夜集訓,他認為,「練習重質不重量,與其練習時間拖長,造成肌肉疲乏,做出錯誤動作,還不如幾次動作準確來得好。」
除了練習,李建霖相當著重學習禮儀與日常大小事,希望隊員建立正知正見,比方隊員被交辦隊上事務,沒做完時,「不得占用正課時間」,他讓隊員清楚認知,「我是這間學校的學生」,不因為參加校隊而有特權。
球賽輸了
但人生不能輸
團體生活的部分,李建霖建立「制服」、「日誌」等制度,隊員依隊長規定,不同日穿不同制服,沒帶衣服就不能參練;要求隊員每天寫日誌,包括練習心得,紀錄起床、就寢、喝水時間,並特別紀錄一天三次體感疲勞指數,充分了解隊員身體狀況。
在教練團李建霖、賴柏榕與蘇柏綱的督促下,球隊成立第三年,便以黑馬之姿奪下全國橄欖球錦標賽冠軍,擊敗五連霸的建中隊,拿下隊史上首座冠軍,對當中有些隊員來說,這是他們人生中首次的第一名。
贏球的隔年,竹圍隊輸給建中隊,李建霖向球員勉勵,「球賽可以輸,鬥志不能輸,一輩子都不能輸,要帶著這個精神,直到上大學、出社會,不放棄地繼續努力。」球賽輸了,但是人生沒有輸。
獲選二○一九亞青橄欖球國家代表隊的高三隊員江韋辰笑說,他以前經常說錯話、不專心上課,自從加入竹圍高中橄欖球隊,教練們慢慢糾正他的行為,像他的人生導師,讓他變得很快樂,更從沒想過他能保送國立海洋大學觀光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