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處,情難斷,更哪堪經年累月的分離?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作品,即是表現情到深處卻莫可奈何的情緒。曾經恩愛兩不疑的戀人,歷經現實的多舛,異地兩分的悲哀,不因時間與空間而沖散,反而積累更多的情淒意切。詞人辛棄疾以豪放詞著稱,是一位著名的愛國文人。圖/River
文/惠馨
春宵睡重,夢裡還相送。枕畔起尋雙玉鳳,半日才知是夢。
一從賣翠人還,又無音信經年。卻把淚來作水,流也流到伊邊。
相思處,情難斷,更哪堪經年累月的分離?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作品,即是表現情到深處卻莫可奈何的情緒。曾經恩愛兩不疑的戀人,歷經現實的多舛,異地兩分的悲哀,不因時間與空間而沖散,反而積累更多的情淒意切。詞人辛棄疾以豪放詞著稱,是一位著名的愛國文人。表面上,本闋詞一反作者留給讀者的「大聲鏜鞳」之作,反倒寫出「苦悶淒愁」的愛情之詞,或許正因為這樣的反差,更能給詞作詮釋空間,凸顯了另一種詞境的可能。
辛棄疾一生多有感時撫事之作,然此詩表面卻有著嫵媚情深的氛圍。上闋詞「春宵睡重,夢裡還相送。枕畔起尋雙玉鳳,半日才知是夢。」一開始以「夢境」開場,在夢中回到分離的場景。淒清的情緒格外濃厚,閨中少婦經年累月不見丈夫,日有所思而有所夢,夢迴分別當日,想要尋找定情信物(玉釵),並分一半給丈夫,但在夢裡遍尋不著而驚醒,才知道原來只是夢一場。夢境的真實對應現實的難以承受,生死未卜的丈夫遠在千里之外,對於妻子的想念絲毫未察。
下闋詞「一從賣翠人還,又無音信經年。卻把淚來作水,流也流到伊邊。」醒來之後不可再寐,心中縈繞著伊人的身影。莫可奈何的是經年累月不可見的哀戚,長久別離不可晤面,更不知道另一半是否安在?茫然無所知的感慨令人悲嘆。閨中少婦在不可抗拒的現實下,如何排遣思念?只能不斷流淚,或許眼淚夠多就能匯成河,眼淚流呀流,總有一天流到他的身邊。這種不確定卻仍然執意守候,甚至異想天開的希冀,成為少婦面對別離唯一的支撐。
說起來,這種如此綿密的情愛如何能夠貼合辛棄疾的鏗鏘胸懷呢?或者正如詞中以淚為憑的概念,只要堅持下去,或許終能如償所願。詞人的愛國胸懷正如眼淚,是綿延不可斷的,眼前不可見,卻不代表永遠不可期。這樣的旖旎之作或許告訴著每一個人:雖然世間萬事多事與願違,但堅持卻是唯一不二法門。心中有念,就能繼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