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人給你1萬元,要你賭某場籃球賽誰會贏。中場休息時,請你選擇會贏的隊伍。如果贏了,就能留下1萬元;要是輸了,就沒有1萬元。你先捏了捏自己,確認自己真的這麼好運,接著開始選要賭哪一隊。圖/米各
文/約拿.博格
假如有人給你1萬元,要你賭某場籃球賽誰會贏。中場休息時,請你選擇會贏的隊伍。如果贏了,就能留下1萬元;要是輸了,就沒有1萬元。你先捏了捏自己,確認自己真的這麼好運,接著開始選要賭哪一隊。這場比賽節奏很快,兩隊都可能贏,一下A隊領先,一下B隊領先,最後上半場結束時,A隊領先B隊1分。各位會用1萬塊賭誰贏?領先的那一隊,還是落後的那一隊?
端看落後程度
如果你跟多數人一樣,大概會選領先的那一隊,畢竟不管是贏得艱困比賽,或是努力成為第1名的銷售員,直覺告訴我們,領先者比較可能贏。舉例來說,NBA中場休息時領先4分,贏的機會大約是6成。如果領先8分,則超過8成。這種現象不令人意外,領先的隊伍,一般是較強的隊,這也是他們領先的部分原因。然而落後有時會不會反而增加最後贏的機會?
我這輩子做過最好玩但挑戰性也最大的事,就是當小朋友的足球教練。教練在比賽時什麼都不能做,我可以調動球員,但比賽操控在孩子手中。我在中場休息時,有機會鼓舞大家士氣,我們會在草地上稍微排成一個圈,孩子猛灌水,我們講解戰術,指出剛才哪裡表現不錯,哪裡需要改進。我會試著加油打氣,像是:「你們可以的!」或「去吧,擊敗他們!」然而孩子接著會自顧自地踢下半場,無視我在休息時提醒他們的事。
我的精神喊話似乎不會影響孩子踢球的方式,但中場時領先或落後則有影響。如果中場休息時領先,接下來會踢得還OK,有時贏,有時輸;然而要是中場時還落後則不一樣,孩子似乎會特別有鬥志。中場時如果是0比1落後,結束時會是3比2獲勝。我是教練,這種現象令我抓狂,為什麼不整場都踢得好?為什麼只有在快輸的時候,孩子才拿出實力?
行為經濟學家和我分析NBA超過15年的比賽,總數接近2萬場。一如預期,中場休息時領先愈多,終場就愈可能贏,每多領先2分,贏得機率就多7%左右。這很合理,前面贏後面就可能贏。
落後帶來鬥志
只有一種例外:兩隊不分上下,豬羊變色之際。100場比賽中,中場休息時輸1分的隊伍,應該比領先1分的隊伍少贏7場比賽。但實際結果落後1分的隊伍,贏得機率反而高(大約多8%)。就算他們通常是較為差勁的隊伍,而且必須多得分才能反敗為勝也一樣。如果要押寶,賭中場休息時輸1分的隊伍贏,是比較安全的賭注。
奇普跟喬治兩人通常一天做25個仰臥起坐。有一天,奇普幫自己設定做37個仰臥起坐的目標,喬治則定33個。在做完35下之後,兩個人都累了,只能多做1下,最多2下。各位覺得誰會多做最後那2下?
答案是沒達目標的奇普感到不滿意,會逼著自己再多努力一點,落後帶來的動力勝過領先。中場休息時還輸1分的隊伍,走出休息室時會奮發向上,發狠打球,在下半場一開賽,幾分鐘內就把分數追回來。落後讓人更努力,也因此落後的隊伍更可能贏。不過落後永遠都帶來鬥志嗎?
本文摘自《何時要從眾?何時又該特立獨行?》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