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熱,又到蟬鳴聲響起季節,嘉義縣番路鄉草山村社區保育台灣珍稀昆蟲「台灣爺蟬」(圖/蘇家弘提供 ),與寄主保育植物梭羅木有成,村民組巡守隊,營造保育基地,發展生態旅遊,爺蟬繁殖季登場,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解說員蘇家弘日前上山觀察,直擊爺蟬棲息,飛翔拍翅,蟬鳴震耳聲浪,讚嘆驚喜。
【本報嘉義訊】天氣轉熱,又到蟬鳴聲響起季節,嘉義縣番路鄉草山村社區保育台灣珍稀昆蟲「台灣爺蟬」,與寄主保育植物梭羅木有成,村民組巡守隊,營造保育基地,發展生態旅遊,爺蟬繁殖季登場,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解說員蘇家弘日前上山觀察,直擊爺蟬棲息,飛翔拍翅,蟬鳴震耳聲浪,讚嘆驚喜。
蘇家弘說,台灣蟬約七十多種,台灣爺蟬體型最大是「蟬中之王」,身體和前後翅都是黑色,又稱青頭蟬、狐狸蟬、寶島蟬、黑美人,展翅約十五公分,體長約七公分,翅膀為藍黑色還有綠色特殊光澤,棲息梭羅木樹林。
爺蟬前翅背面有黃綠色斑紋,外形獨特吸睛,成蟲吸取梭羅木樹汁維生,蟬鳴聲單音節,響亮尖銳,早期繁殖季一棵樹多達二十、三十隻,後因棲地開墾破壞,人為捕捉製作標本,族群減少,近年林管處協助村民復育有成,爺蟬對環境變化敏感,受干擾就會飛離。
草山生態多元豐富,除台灣爺蟬,還有螢火蟲,大冠鷲,林鵰,鳳頭蒼鷹,灰喉山椒鳥,朱鸝,五色鳥,藍腹鷴,鵂鶹,綠啄花,小卷尾,大卷尾,繡眼畫眉,白面鼯鼠等。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翁榮顯說,村民組巡守隊保護,在林管處協助輔導下,推動保育,讓爺蟬族群穩定成長,繁殖期到梅雨來臨前,成蟲發生期五至八月,為營造復育基地,栽植大批梭羅木樹苗,現在可見爺蟬棲息樹幹,聽到蟬鳴聲,爺蟬卵孵化至幼蟲過程在地面,孵化期不能遭農藥噴灑、環境汙染及人為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