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要讓孩子體會中文之美,才不會壞了學生學習國文的胃口」面對專家學者感嘆學子中文程度一代不如一代,任教於台北市士林國中的國文教師張月娟自有一套「教學之道」。
如何讓孩子心領神會中文之美?張月娟表示,速度過快的教學節奏只會磨滅孩子的學習胃口,不但無法讓孩子體會文學內涵,更可能因此讓學生把國文視為頭痛科目。因此她向來主張要循序漸進為孩子中文能力扎下根基,從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著手,讓學生從閱讀好文章中,學習拿筆寫出一篇篇的好文章。
除了為孩子紮下良好國文根基外,張月娟還特別研擬出一套「寫作教學七八九」的國文策略,依照學生的不同年級規畫出適合的學習目標,一步步打下學好中文的基礎,讓學生不再把作文課視為枯燥無趣的課程。
不僅如此,有鑑於年輕學子說起成語時常出現張冠李戴的錯用情形,張月娟特別針對國一學生加強「成語教學」,每天她都在黑板上寫下兩個成語,除了解釋意涵也介紹來龍去脈,藉由透過生動活潑的「成語故事」來幫助學生更了解成語的內涵。日積月累下來,每個學生對於日常的成語運用都能掌握,不但出口成章,寫起文章更是言之有物。
張月娟形容學中文有點類似學游泳,得先學會漂浮、打水,才能開始練習泳姿、換氣,過程急不得也快不來,只要每一步都能扎實,學好國文自然也就不是件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