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記憶】 番薯簽的滋味

文/盛宜俊 |2020.04.09
1098觀看次
字級

文/盛宜俊

上禮拜回新竹探望老媽,臨別時,她老人家用塑膠袋裝了些番薯簽,要我帶回家煮給孩子們吃。當提著沉甸甸的袋子上車時,其實我心裡是相當感恩的。

這兩年,老媽開始在菜園裡種起番薯,每次收穫都很豐碩,即使送了許多給左鄰右舍,還是會剩下很多。由於番薯放久了會長芽、腐爛,惜物的老媽想起古老的保存方法,就是先將番薯削皮,然後用銅銼銼成條狀,接著再把條狀的番薯簽攤在帆布袋上,接受炙熱的陽光曝晒。等完全晒乾後,就可以把番薯簽收進大鐵桶裡,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保存。

小時候,大部分人家的生活都不算富裕,白米相當珍貴,因此一般人家裡很少能煮上一頓純米飯。住在澎湖鄉下時,居民們最常種的就是落花生和番薯了,課餘時,小孩子還得到田裡幫忙收成。然後,外婆會將收成好的番薯做成番薯簽,平日就把番薯簽加進稀飯裡一起煮,或是煮成番薯簽飯。

說真的,番薯簽稀飯還算好吃,上學前喝著粥、配上醬菜,那滋味相當不錯;只是番薯稀飯消化快,偏偏我又不耐飢,還沒到中午用餐時間就已飢腸轆轆了。至於把番薯簽放進飯鍋裡和白米一起煮,我就有點不喜歡了,總感覺破壞了白米的風味;只是長期吃下來也習慣了,不會太過排斥。

後來,台灣經濟慢慢起飛,家裡的生活也獲得了改善,吃番薯簽的機會就逐漸減少了。再後來,專門做蕃薯簽的外婆過世了,老媽又忙著家裡的八仙綵手工事業,於是番薯簽從此在我們家徹底絕跡。如今老媽退休,閒暇的時間多了,種種菜、醃些醬菜、做做蕃薯簽,就成了她老人家生活的重心。

如今,每當吃著摻了番薯簽的米飯,常會勾起了我諸多的兒時回憶,即使當年物質生活匱乏,但總感覺精神生活甜美而富足。現在,想吃個番薯簽還不是那麼容易,倒反而讓人懷念起它的味道來。

孩子們邊吃著老媽做的番薯簽,邊聽我講述兒時生活的艱困,個個都聽得津津有味。雖然他們沒機會領略那個年代的生活樣貌,但藉著口中咀嚼的番薯簽滋味,也算陪著我一同緬懷那曾經的淳樸歲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