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行為工作室 解開心智障情緒枷鎖

李祖翔 |2020.03.25
7795觀看次
字級
張文嬿是老師的老師,為全台輔導人員及家長上課。圖/第一基金會提供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台灣第一個以改善心智障礙者行為的「第一行為工作室」,由六人團隊負責全台的個案輔導,行為輔導員張文嬿,曾為了觀察一個暴躁孩子為何咬人,寧願犧牲自己,忍著疼給對方咬,咬到流血再觀察,藉此找出改善孩子行為的方法,團隊用心,令人肯定。

三管齊下 自閉兒不焦慮

為釐清心智障礙者接受早療後仍有情緒及行為問題,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一九九七年成立「第一行為工作室」,經過十二年研究經驗,為民眾揭密:「其實,你理解的不一定是真的!心智障礙者沒有想像中那麼糟。」

工作室的工作在教導全台輔導人員及家長如何處理特殊孩子的情緒,最資深的行為輔導員張文嬿堪稱「老師的老師」,她與團隊負責全台的個案輔導與人力培訓,每年處理超過二百五十二人次,每案子短則四月,長則三年。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社工委託我們去關懷一位一百九十公分高、體格壯碩的自閉兒。」張文嬿說,當她與團隊到家中拜訪時,映入眼簾的第一幕就是「媽媽緊握藤條,哭訴全家被兒子打到怕」,手上的武器就是為了自保!媽媽說,兒子一有動作,她會叫喊,隔壁阿公會帶著藤條一起加入戰局。

但是經驗豐富的團隊沒有先入為主,而是用兩個小時的觀察找出衝突的關鍵,她無奈地說:「這是一個烏龍案。」原來這個孩子是典型的自閉症,不善於人際溝通,學校不願收,只能宅在家裡,肚子餓了就翻冰箱找東西吃,吃得胖嘟嘟的,媽媽想阻止他,才惹他生氣。不過,他生氣第一個動作是打自己,因為個頭大、肢體動作明顯,推開媽媽的行為被誤認為打人。

「我們發現助長孩子怒火的是媽媽高分貝的音量和嘮叨。」所以團隊三管齊下,首先訂定時間程序表,告訴他時間到了就有東西吃,不用怕飢餓而焦慮;其次要媽媽降低音量、話變少、語速變慢;最後引入家庭代工,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有趣、充實,輔導四個月就順利結案,「最近一次家訪,媽媽臉上掛滿笑容,忘了藤條放哪兒。」

忍痛被咬 找出脫序原因

第一行為工作室介入的方式就是從孩子的整個系統著手,不針對個人,因為問題絕大多數都是綜合性的,看到個案變好、被社區接納是團隊殷殷期盼的,特別的是,他們常為了找出心智障礙者脫序原因而犧牲自己。

張文嬿手上的傷疤就是一例,十年前她為了觀察一個暴躁孩子為何咬人、不聽勸,忍著疼給對方咬,咬到流血再觀察,才發現孩子有個「聞血的動作」,明白孩子想要嗅覺的感官刺激。

想通了事情就好辦,張文嬿將香水塗在孩子手上,結果真的取代了咬人的攻擊行為。她也分享一段插曲:「被咬還不能立即抽手,得往內推,一手扶住孩子的後頸椎,防止他們受傷,再不斷說些安撫情緒的話,所以處理這類案子沒有那麼容易,需要很多專業知識。」

奉獻青春 張文嬿無怨悔

在十二年的研究及輔導中,張文嬿深深體會:「找到問題跟方法,不一定能徹底消除情緒引起的特殊行為,但環境的接納,很有幫助,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有教保員、美國留學特教背景的張文嬿,從不後悔自己將青春獻給了社福工作,她說:「我們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卻相信透過努力,社會可以更好;我們常告訴孩子,雖然生來有缺點、弱點,多發展長處,對工作、人生滿足,懂得感恩,也能得到尊重!希望每個孩子都快樂、自信,讓人生順一點。」這是她的期盼,也是團隊的心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