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曹智宏 |2020.03.18
1454觀看次
字級

整理/曹智宏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黃美秀投入黑熊研究23年,不僅成立專業團隊、黑熊保育基金會,也因紮實的野外研究成果,成了眾人口中的「黑熊媽媽」。 她認為,黑熊的存在顯示台灣環境還宜人居,還有足夠的山林可以包容各種生命:

「人類一直忘記自己跟大自然是唇齒相依的。如果沒有『眾生』的概念,最後人類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02

南韓電影《寄生上流》改寫奧斯卡紀錄,一舉打破李安障礙,囊括最佳劇本、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等4項大獎。當天4度上台的導演奉俊昊,特別向大導演馬丁史柯西致敬,直言他年輕還在學拍電影時,馬丁有句話直擊他心,影響至今:

「最攸關個人的部分也是最有創意的。」

03

「Eye music視障樂團」團長劉子瑜雖然失明,但擁有絕對音感,開啟音樂學習之路。他透過演奏,帶著對音樂的熱情和對土地的情感,陶醉、享受在琴鍵之間,他說這樣的意境與佛法呼應,無論外境如何變化,只要心靈富足:

「你在哪裡,哪裡就是天堂淨土。」

04

奧地利小說家弗蘭茲·卡夫卡,出生猶太商人家庭,18歲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知名作品包括《變形記》、《城堡》、《審判》等,對於寫作和閱讀,他分享看法:

「一本書,如果我們讀了不能在我們腦門上擊一猛掌,讓我們驚醒,那我們為什麼要讀它呢?」

05

科學巨擘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是繼牛頓後最重要的重力理論,雖總被視為「天才」,其實他求學與求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靠著毅力與熱情才得以成就,並榮獲諾貝爾獎。他曾說:

「我每天提醒自己一百遍,我的生活,不管內在或是外在,都是以他人(包括活著和逝去者)的勞動為基礎,所以我必須盡力奉獻自己,希望能以同等的貢獻,來回報長久以來從他們那裡所得到的。」

06

在全球創下48億票房的《比悲傷更悲傷的事》導演林孝謙,認為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能使觀眾隨著劇情、角色經歷事件,擊中內心,進而有所「反思、啟發」,「甚至會讓觀眾想回頭彌補生命中的遺憾、重溫當年的感動,或是更加珍惜身邊的人事物」。他說:

「能讓觀眾產生很直觀感受,並從中昇華、提煉人情義理,就是一部好的電影。」

07

狄伊·哈克是VISA信用卡公司的創辦人和前執行長。1968年他創立美國VISA組織,進而在1974年創立VISA國際,現已是信用卡行業的優勢公司。對於企業經營,他一向有自己獨到見解:

「問題從來不是如何想出嶄新、創新點子,而是如何剔除舊思惟。」

08

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第三本巨著《21世紀的21堂課》,關注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攜手之後,為社會帶來的巨大顛覆與重塑,包括川普粉墨登場、難民湧入歐洲、恐怖攻擊迭起、假新聞到處流竄等,他認為世事紛紛擾擾之際,應要思索與教導孩子哪些核心課題,他一語道破:

「在一個資訊滿滿卻多半無用的世界上,清楚易懂見解就成了一種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