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詩詞】謝靈運的生活經歷

文/陳俊偉 |2020.03.11
2458觀看次
字級

文/陳俊偉

晉宋之際,距離「永嘉之亂」(304~316)已經達一百年之久,江左雖然內部一直有權臣篡位的隱憂,基本上還算是穩定發展;當初避難的北方僑民,大概也來到了第四代,其中包含後世認同的「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謝靈運創作「山水詩」的時候,還沒有出現使用「山水」命名的詩類,約百年以後,蕭梁昭明太子主編的《昭明文選》,將謝靈運的一些名篇詩作納入「遊覽詩」與「行旅詩」兩類。兩個分類其實都與「生活經歷」息息相關。創作者自然要有遊覽、行旅的行為,否則就不是「遊覽詩」、「行旅詩」了。

整個南朝詩歌之中,多的是純粹想像、純粹遊戲的作品,例如:邊塞詩、宮體詩等,相較之下,謝靈運的詩作顯得難能可貴。

《昭明文選》在「遊覽詩」一類,收入謝靈運下列詩作:〈從遊京口北固應詔〉、〈晚出西射堂〉、〈登池上樓〉、〈遊南亭〉、〈遊赤石進帆海〉、〈石壁精舍還湖中作〉、〈登石門最高頂〉、〈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從斤竹澗越嶺溪行〉。單單檢視詩歌的題目,可以約略想像詩人的活動歷程,例如:〈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就記錄著詩人遊歷於兩座山頭之間,以及觀賞山川美景的行為。確實的,這些詩作描寫山川景物的內容也較諸「行旅詩」多些。

至於「行旅詩」,誠如《文選》謝瞻〈答靈運詩〉曰:「嘆彼行旅艱,深茲眷言情。」終究「行旅」是艱難的,是要出遠門的,心中難免苦悶。例如:〈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過始寧墅〉、〈富春渚〉、〈七里瀨〉、〈登江中孤嶼〉、〈初去郡〉、〈初發石首城〉、〈道路憶山中〉、〈入彭蠡湖口〉、〈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都是《昭明文選》特別關注的詩作。這些詩歌的情感較為強烈,山水描述就相對少些。

無論如何,詩人書寫的都是自身的生活經歷,是個實實在在關注當下的行為取徑。

回顧「永嘉之亂」,第一代當時南遷的歷史記憶逐漸褪去,謝靈運因而能夠正視實實在在的江南山水,成就自己不朽文名。畢竟。終日沉浸於鄉愁,本質上就是一個非常權貴的行為。

遠離故鄉的第一代懷念故土是合理的,只是第二代、第三代以後就逐漸顯得造作了,那塊土地畢竟已經關聯不大。生活中有太多事情等著人們去經歷、去體驗、去探掘,活在當下、活在未來,這才是人們的自然需求。

高門大族的謝靈運是謝氏來到江南的第四代,直系祖先依序是謝奕、謝玄、謝瑍。到了第四代,開始出現祖墳在江南的狀況,所謂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就慢慢只剩下標榜門楣的符號意義。晉宋以降的士人們,終於發現了江南原本的面貌竟然如此豐富多彩,這塊屬於「南蠻」的土地遠非貧瘠的「中原」黃河流域能夠比擬,即使口中吟詠著「長安」、「洛陽」等書面記憶上的故都,心理上再也無力抗拒這一塊嶄新的天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