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排溼、心寡欲 驚蟄節氣養生之道

陳玲芳 |2020.03.10
3398觀看次
字級
今年國曆三月五日至十九日,為農民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表示,驚蟄前後,有「潛龍抬頭」之勢,前提是要注重「養生」,可多吃山藥、薏仁排身體濕氣,過減塑生活、寡欲少貪,忌大喜、大悲、大怒,宜練字、淨心、靜氣。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今年國曆三月五日至十九日,為農民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表示,驚蟄前後,有「潛龍抬頭」之勢,前提是要注重「養生」,可多吃山藥、薏仁排身體濕氣,過減塑生活、寡欲少貪,忌大喜、大悲、大怒,宜練字、淨心、靜氣。做對自己、也對「多數人」有益之事,當能擁有「因緣俱足、觸處生春」的順暢人生。

易過敏族 善用除溼機

洛桑加參醫師形容,「春雷」是天的號角,就像賽車場、運動場上旗子一揮、哨音一響,宣布可以開始衝了。怎樣衝呢?他強調,在一個身心靈平衡、五臟平和的狀態下去「衝」是最理想的。驚蟄春雷,不只蟲都醒了,細菌病毒也開始活躍起來,建議呼吸系統較弱、易過敏的人,記得開空氣清淨機或除溼機,將溼度調節在百分之四十五至百分之五十五間。

冬春交替 飲食宜清淡

驚蟄到,綿綿細雨將轉為大顆雨滴,甚至雷雨,「隨身帶傘,準沒錯。」洛桑加參說,室內排溼靠除溼機,體內排溼就靠山藥和薏仁。值此冬春交替時節,飲食宜清淡,對身體較無負擔;加上新冠病毒肆虐期間,要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要適時戴口罩、適度補充營養、多喝水、勤洗手,勿過度恐慌,自助助人、保持正能量,都是最佳「防疫」之道。

對於皮膚易過敏、起溼疹的人,除避開過敏原外,清潔、保溼要兼顧。保溼用品成分愈天然愈簡單愈好,避免皮膚受刺激。洛桑加參建議,不妨在洗完澡擦乾、皮膚微溼時,擦上凡士林或亞麻仁油、苦茶油。而當出現春困、乏力倦怠狀況時,可適量飲用熱茶來提振精神。同時,也可拍臉、搓臉,揉耳、捏耳,按按太陽穴、風池穴,多梳頭,讓頭部血液循環變好,人就不會那麼愛睏。

洛桑加參提醒,「驚蟄養生」最忌大喜、大悲、大怒,也忌閒言閒語、惡口傷人。為人中和持平、處事平心靜氣、保持樂觀心境,在疫情蔓延、人人自危之際,尤其可貴。身體上若能多做些伸展運動,也有助於心情上的舒展暢達,讓身心都健康。

「人在鬱悶時,靜心觀想樹木,也有預想不到的好處。」洛桑加參說,譬如觀想嫩葉「翠綠」、「萌發」,觀想果實「飽滿」、「豐盛」,觀想樹幹「挺拔」、「強壯」,觀想樹根「沉穩」、「根基穩固」、「堅實支撐」。他深信「觀想」可以呼喚靈性的醒覺。

練字淨心 過減塑生活

古人於龍抬頭時「開筆寫字」,寓意「眼明心明」;他認為,現代人也適用,練字淨心,或是到佛寺參拜,去風光明媚的「能量點」走走都不錯。遇下雨天,不方便出門時,就練習靜坐、淨心,內求「去除無明、重啟智慧」。

「驚蟄,也是種下『心願樹』的好時機。」洛桑加參說,有什麼好的想法,儘管放膽想、著手做,讓「好的心願」,從此時此刻開始萌芽。好比考張證照、出本新書、學新語言、開創新事業等,任何「新嘗試」都很棒。當然,也可以跟「健康」有關,如決心戒除各種不良習慣,或是減肥練肌力、試著每天晚上早點上床睡覺等。

洛桑加參強調,有些心願是對自己和大家都好的,如「逐漸轉為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法」、「原諒某一個人」、「將利他內化到日常中,愈做愈自然」。或者,決定開始「過減塑生活」、「穿棉麻絲天然纖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