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學家】王小云 10年破解2大國際密碼

文/記者完顏文豪、李牧鳴 |2020.02.23
3367觀看次
字級
2006年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左)頒發「求是傑出科學家獎」給王小云。 圖/新華社
2017年中國大陸科學院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白春禮為新當選院士王小云頒發院士證書。 圖/新華社
王小云出席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 圖/新華社

文/記者完顏文豪、李牧鳴

在王小云眼中的密碼學是矛與盾的交鋒,攻與防的藝術。

她和其他專家共同設計了中國大陸第一個哈希函數算法標準SM3。如今,SM3已為大陸多個行業保駕護航,在金融、國家電網、交通等重要經濟領域廣泛使用。

二○一九年十一月十七日,梳著幹練短髮、戴著金邊眼鏡的王小云,走進「未來科學大獎周」的報告廳,用一口淳樸的山東口音,開始講述她與密碼的往事。

第一個由中國大陸民間發起的「未來科學大獎」,迎來了首位女性得主——五十三歲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楊振寧講座教授王小云。她獲得了「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因為她「在密碼學中的開創性貢獻,她的創新性密碼分析方式揭示了被廣泛使用的密碼哈希函數的弱點,促進了新一代密碼哈希函數標準」。

五年前,四川大學信息安全專業本科生吳彥冰,在閱讀公認世界第一駭客的凱文.米特尼克所著《欺騙的藝術》時,發現一段文字中有個中國人的名字,這是一條關於「MD5已被王小云教授破解」的注釋。

了解這條注釋背後的故事後,吳彥冰被密碼學深深吸引了。畢業前他向王小云發了郵件,決定探索密碼學這個迷人的世界。如今,他已師從王小云,漫遊密碼世界。

塑造密碼天才

一九六六年,王小云出生於山東諸城一個教師家庭。童年時,做數學老師的父親講「雞兔同籠」的故事,就是她最早的數學啟蒙。一九八三年,十七歲的王小云考入山東大學數學系,師從著名數學家潘承洞。讀完了本科、碩士與博士,她留在山東大學任教。後聽從導師建議,將研究方向從解析數論轉向密碼學。

三十九歲時,王小云被聘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楊振寧講座教授,之後曾獲得中國密碼學會「密碼創新獎特等獎」以及「網絡安全優秀人才獎」,五十一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多年後,王小云回憶起讀書經歷時,提到老師潘承洞對學生的一個特別要求,不管是出國深造,還是做訪問學者,兩年或者三年,時間到了就得回國,堅決立足於大陸境內發展。

或許是耳濡目染了老一代學者身上的這種家國情懷,破解了兩大國際密碼算法後,王小云放棄了參與設計美國向全球徵集的新國際標準密碼算法,轉而設計大陸的密碼算法標準。

此後,王小云和中國大陸其他專家設計了中國首個哈希函數算法標準SM3。如今,SM3已為中國多個行業保駕護航,在金融、國家電網、交通等國家重要經濟領域廣泛使用。

「密碼破解非常重要,沒有破解,就很難有密碼應用的標準化、規範化,商用密碼體系也很難加強起來。」王小云眼中的密碼學是矛與盾的交鋒,攻與防的藝術。

「天書」哈希函數

今天,計算機網絡、移動網絡、物聯網、衛星網絡還有大數據、雲計算,這些人們已經熟知的科技場景,都離不開密碼技術的支撐,需要密碼來解決安全問題。

王小云曾將密碼比作鑰匙:「沒有密碼的保障,就相當於有人偷了家裡的鑰匙,可以隨時自由進出你家,而你卻渾然不知。」

密碼學重要到何種地步?不得不從一個密碼學中的基本工具說起,它就是王小云打了多年交道的哈希函數。

這個時代的所有網絡信息安全,需要滿足機密性、可認證性、不可抵賴性、完整性與有效性這五大安全屬性,才可以有效防禦駭客的攻擊。其中,有效性是指效率問題,而前四個屬性中,機密算法保障機密性,即不被竊取、看到;數字簽名算法滿足的是可認證性和不可抵賴性;哈希函數算法保證信息的完整性。

不過,數字簽名算法必須和哈希函數一起才能保證可認證性和不可抵賴性。因此,五大安全屬性裡有三個,都離不開哈希函數。

密碼上的哈希函數,可以將任意長度的消息壓縮成固定長度的哈希值,而哈希值就像每個人都擁有唯一的「指紋」一樣,哈希函數的重要之處就是能夠賦予每個消息唯一的「數字指紋」,即使更改該消息的一個比特,對應的哈希值也會變為截然不同的「指紋」。

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數學博士吳彥冰打了個比方,就像把一本書裡的某一頁或一個字更改了,但看書的人很難判斷更改的地方,即便全書通讀一遍也未必能發現,「但通過哈希函數,輸入稍有不同,輸出結果就會完全不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