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之中排名第一,對應地支為子;今年是庚子年,即傳統所謂的鼠年,以現代的流行話語來說,今年的吉祥物就是老鼠。所以,我們在今年,到處都看得到老鼠的圖案、繪畫、公仔、玩偶,連花燈也會以老鼠為主角。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鼠,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之中排名第一,對應地支為子;今年是庚子年,即傳統所謂的鼠年,以現代的流行話語來說,今年的吉祥物就是老鼠。所以,我們在今年,到處都看得到老鼠的圖案、繪畫、公仔、玩偶,連花燈也會以老鼠為主角。
老鼠其實跟人類的關係非常親密,長期以來,人類對老鼠這一族群,可以說愛恨交加。
老鼠屬於齧齒類動物,這類動物的門牙會無限制增長,必須常常磨牙以抑制門牙的生長。老鼠由於跟人類的生活太過密切,所以常常為了磨牙,咬壞人類的家具、器皿等,是十足的破壞王,招人厭惡,因此才有「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樣的成語出現。鼠字在甲骨文裡,其實也很像一隻小老鼠張著嘴在咬東西。
討厭到最高點,當然是恨不得「食其肉而啃其骨了」。根據唐代張鷟《朝野僉載》卷二記載:「嶺南獠民好為蜜唧,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飼之以蜜,釘之筵上,囁囁而行。以箸挾取,咬之,唧唧作聲,故曰蜜唧。」北宋蘇軾在嶺南及海南島也吃過鼠肉,有詩云:「朝盤見蜜唧,夜枕聞鵂鶹。」這樣的吃法,想起來真是既殘忍又噁心,相信現代沒有幾個人敢吃這樣的食物了。
老鼠除了喜歡破壞,偷食人類的食物,帶來流行疾病等等這些令人類厭惡的行為之外,其實老鼠對人類也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
比如:白老鼠,因其容易飼養,繁殖率高,遺傳上有較高的純和度,代謝類型、基因序列都和人類相似等等原因,因此人類長期以來,都以白老鼠做醫藥的實驗或研究的動物,在人類藥物的研發、疾病的治療,及生命的延長上做出了很偉大的貢獻。
當然,由於老鼠跟人類密切的關係,在中國的文學長河裡,也很早就出現了牠們的蹤跡。
《詩經.魏風.碩鼠》說:「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意思是: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許吃我種的黍!這是敘述人類與老鼠生活上衝突的詩句。而《詩經.豳風.七月》﹕「穹窒薰鼠,塞向墐戶。」意思是: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門縫;則是敘述人們如何防止老鼠肆虐。
老鼠屬於大自然食物鏈的底層,一向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因此一向鬼鬼祟祟、日伏夜出,行徑並不怎麼光明正大,所以「鼠輩」便成為罵人的話語;「膽小如鼠」則是用來罵人懦弱膽怯。
也許是為了求生,所以有時候老鼠也變得非常狡猾。蘇軾曾經寫了一篇〈黠鼠賦〉文中有一段很生動地描述了老鼠裝死逃脫險境的過程:
蘇東坡有一天晚上坐著,聽到老鼠在咬東西的聲音,遂敲了一下床板,聲音就停止了,過一陣子聲音又響起。
於是,東坡就命令童子拿蠟燭去找尋聲音的來源,後來發現有一個空的袋子,老鼠咬東西的聲音就是從裡面發出來的。童子說:「啊!這隻老鼠被關在袋子裡跑不掉了。」後來童子打開袋子,裡面靜悄悄的什麼聲音也沒有。於是童子舉起蠟燭來查看,發現袋子中有一隻死老鼠,童子驚訝地說:「老鼠剛才是在叫的,怎麼會突然死了呢?那剛才是什麼聲音,難道是鬼嗎?」接著童子把袋子翻過來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原文:「蘇子夜坐,有鼠方齧。拊床而止之,既止複作。使童子燭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聲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發而視之,寂無所有,舉燭而索,中有死鼠。童子驚曰:『是方齧也,而遽死也?向為何聲,豈其鬼耶?』覆而出之,墮地乃走,雖有敏者,莫措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