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車革命──回歸人的城市】巴黎打造步行城市 貼近在地脈搏的人文散策 文/曾婷瑄 |2020.02.16 語音朗讀 201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無車日活動。圖/林宏翰 Les Halles地鐵站旁廣場有四通八達的人行道,可步行至Châtelet地鐵站、羅浮宮前大路。圖/曾婷瑄 巴士底廣場旁由舊鐵道活化而成的「綠化帶」(Coulée Verte),為一空中林帶。圖/曾婷瑄 電動滑板車在巴黎成為很受歡迎的新興代步工具,街頭常可見市民或觀光客使用。圖/曾婷瑄 文/曾婷瑄 汽車的發明,帶給人類前所未有的便利與效率,而後汽車被加諸的文化象徵──身分、成就,更讓擁車率爆增。然而,隨之而來的負面效應──空汙、噪音、壅塞、交通事故,卻讓城市生活品質節節下降,人們也失卻了與城市人文交流的機會。 以汽車為中心的道路規畫,似乎成了現代化過程中唯一教條,筆直的馬路一條條拓寬,只為讓大量車流加速通行,行人與自行車被擠到道路邊緣,甚至不留餘地。 直到近年,透過多年城市發展實例才證實,開發更多路根本無法紓解交通,反引誘更多人開車上路,堵塞更甚。人們開始反思汽車帶來的副作用,「人」終於重新被正視。 許多城市開始致力「人本交通」,讓單車、人行更方便,讓開車、停車愈不容易。 前一篇文章 【看世界站在高塔上 下 盡覽城市風情】東京鐵塔浪漫破表凝視熄燈剎那真愛長存 下一篇文章 【無車革命──回歸人的城市】瑞典發展單車城市 電動輔助自行車風行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3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4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5氧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8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09笑氣 讓人笑不出來2025.09.1210預防血糖失控有訣竅 多運動做好壓力管理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正念新視角 身體掃描與內在覺察如何在科技時代 增進認知與創造力過度依賴AI 認知衰退有隱憂人為何想去天堂或淨土日常生活情境 運用優勢談判模式敬畏情緒 跨越心靈與科學 作者其他文章【看世界 世界──最酷百貨上】巴黎的奢侈品市集 拉法葉百貨百年風 上【瘋狂房租時代 下 全球抗漲大作戰】 租金抗漲大作戰 法國啟動房租限價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