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車革命──回歸人的城市】巴黎打造步行城市 貼近在地脈搏的人文散策 文/曾婷瑄 |2020.02.16 語音朗讀 195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無車日活動。圖/林宏翰 Les Halles地鐵站旁廣場有四通八達的人行道,可步行至Châtelet地鐵站、羅浮宮前大路。圖/曾婷瑄 巴士底廣場旁由舊鐵道活化而成的「綠化帶」(Coulée Verte),為一空中林帶。圖/曾婷瑄 電動滑板車在巴黎成為很受歡迎的新興代步工具,街頭常可見市民或觀光客使用。圖/曾婷瑄 文/曾婷瑄 汽車的發明,帶給人類前所未有的便利與效率,而後汽車被加諸的文化象徵──身分、成就,更讓擁車率爆增。然而,隨之而來的負面效應──空汙、噪音、壅塞、交通事故,卻讓城市生活品質節節下降,人們也失卻了與城市人文交流的機會。 以汽車為中心的道路規畫,似乎成了現代化過程中唯一教條,筆直的馬路一條條拓寬,只為讓大量車流加速通行,行人與自行車被擠到道路邊緣,甚至不留餘地。 直到近年,透過多年城市發展實例才證實,開發更多路根本無法紓解交通,反引誘更多人開車上路,堵塞更甚。人們開始反思汽車帶來的副作用,「人」終於重新被正視。 許多城市開始致力「人本交通」,讓單車、人行更方便,讓開車、停車愈不容易。 前一篇文章 【看世界站在高塔上 下 盡覽城市風情】東京鐵塔浪漫破表凝視熄燈剎那真愛長存 下一篇文章 【無車革命──回歸人的城市】瑞典發展單車城市 電動輔助自行車風行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預言成真現象 是否有理論根據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餘韻悠揚】音樂饗宴 休閒又健康融入大自然 礦石能量療癒身心常保幽默 健康又長壽 作者其他文章【看世界 世界──最酷百貨上】巴黎的奢侈品市集 拉法葉百貨百年風 上【瘋狂房租時代 下 全球抗漲大作戰】 租金抗漲大作戰 法國啟動房租限價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