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歌】 《梁祝》與黃梅調

文/曹郁美 |2020.02.06
2367觀看次
字級

文/曹郁美

我是四年級生,少年時期遇上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瘋狂時代。這個晉代的傳奇故事竟能流傳一千八百年,並且由香港飄洋過海來到台灣,使台北成了「狂人城」,連梁兄哥凌波也驚訝。今日便以《梁祝》與「黃梅調」為題,讓歷經那個時代的讀者,回味一下咱的青春時光;那就先從凌波說起。

凌波是廣東汕頭人,本名黃裕君,以養女身分寄人籬下,並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與生活,很早就出來走唱打拚,藝名曾用「君海棠」、「小娟」等。當她成名後,養母對她需索無度,讓她不堪其擾。後來金漢、凌波夫婦倆移居台灣,再後來移民加拿大。凌波與台灣甚有緣,偶爾高歌一曲〈郊道〉、〈遠山含笑〉讓影迷回味,丰采依舊。掐指算來,夫婦倆已年逾八十,不知身體康泰否?

當時是一九六二年,邵氏電影公司的導演袁秋楓,籌拍黃梅調電影《紅樓夢》,賈寶玉一角由女星任潔反串,需要一位幕後代唱,袁秋楓便把「小娟」找來邵氏公司唱了「賈寶玉」。沒想到被另一導演李翰祥賞識:「這個小娟唱得真好。」便拔擢她擔任新片《梁祝》的男主角:梁山伯,並改名為「凌波」。從此她與「梁兄哥」畫上等號,事業也風風火火往上竄,翻轉了人生。

這裡有兩件趣事:第一,《紅樓夢》與《梁祝》的女主角都是大美人樂蒂(飾演林黛玉、祝英台),可知她穩居邵氏當家花旦的寶座,誰知那粵語小明星凌波(戲中的「呆頭鵝」、「大笨牛」)竟然爆紅,凌駕在她之上。孰可忍、孰不可忍?樂蒂一氣之下轉投「電懋公司」旗下。換句話說,《梁祝》這凌波、樂蒂的黃金組合再沒有第二次。

另一件更絕的是,在《紅樓夢》中位居第一男主角的任潔,到了《梁祝》卻成了祝英台身邊的丫環、書僮,全無賈寶玉的神采飛揚。人生的際遇與起伏,何其難料?

「黃梅調」究竟起源於何處,目前尚未定論,本文從俗,認為它屬於安徽省懷寧縣石鏡鄉的黃梅山,故其歌曲原屬採茶山歌的一種,名為「懷腔」、「黃梅調」,它的戲劇演出即是「黃梅戲」。

黃梅戲主要以當地方言唸唱,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清新的鄉土風味,充分反映底層民間生活。其唱腔可分為「花腔」、「平詞」二種,主要伴奏樂器為高胡。

當年香港為何熱衷(哦,應說「一窩蜂」)拍攝黃梅調電影?正確原因不可考,僅能從時代背景去分析。當時大陸鐵幕深鎖、台灣戒嚴正熾,反倒是香港這顆東方之珠在英人殖民管轄下,言論自由、經濟豐沛,又薈萃了各方人才。故而在流行文化上無包袱,可充分發揮創意。先是黃梅調電影如《江山美人》觸發了大家的熱愛,電影公司就這麼接二連三地拍起來,把香港的粵語片、台灣的台語片遠遠拋在後頭。

《梁祝》的作曲人是周藍萍,本居台灣,後被請去香港發揮所長。周藍萍參考原來的戲曲韻律略作改良,置入電影《梁祝》中,一首首插曲讓人聽了又聽、唱了又唱,簡直欲罷不能。再加上凌波與席靜婷的聲腔迷人、電影情節緊湊精采,如何能不紅?我記得我小時候就能倒「唱」如流呢。

來,咱們唱一段吧:「勞君遠送感情深,到此分離欲斷魂。一事在心臨別問,問梁兄可有意中人?」祝英台在向梁山伯示愛、求婚呢!是不是不遜今人?

反觀今日的香港,在「九七回歸」之後已無過去的霸氣,流行文化也失去影響力。加油,香港!請重振往日雄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