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慰人心的52個關鍵詞》
圖/采實出版提供
文/大衛.懷特
絕望把我們帶到無處可逃的地方,心碎到不能再碎了,我們的世界消失,我們所愛的人消失,我們覺得自己無法被愛,我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的神令人失望,我們的身體承受無從擺脫的劇痛。
絕望是避風港,自有某種片刻的美麗,某種自我的疼惜,是想逃脫痛苦時接受的邀約。絕望是最後的保護。消失於絕望,是尋求一個暫時但必要的幻覺,是一個藏身之處,我們希望任何事物都無法再以相同方式在那裡發現我們。
失落的地平線
絕望是必要的修復狀態,是暫時的療癒,是季節,是內部生理與心理的冬天,我們先前參與世界的形式在此歇息。絕望是失落的地平線,是我們不想再被相同方式發現時前往的地方。當特定願望不再能實現,我們放棄希望,於是絕望既是忍耐的時間,也是癒合的時間——即使我們還沒找到新希望的形式。
奇妙的是,絕望是希望最後的堡壘。我們的希望是,如果不會被先前的方式找到,就不會被相同的方式觸碰或傷害。絕望是甜蜜的錯覺,讓我們既離開身體,又還住在身體裡,於是身體可以不再有感覺。當我們不想再以這個世界為家,絕望就是我們去的地方,在那裡有一種美麗而殘酷的滿足,我們感到也許打從一開始就不值得那個家。奇妙的是,絕望自有其成就感;更妙的是,絕望需要依賴絕望來活下去。
當我們試著要絕望停留得長過原本的季節,想以凍結的失望形塑自我,這時絕望會變成憂鬱和抽空。如果我們想讓絕望停留得長過原本的時間,方法是強行創造人為的距離,把自己抽離身體的感覺,把自己困在失望的心裡,相信季節就此停歇不再遞嬗,而也許最簡單但最重要的方法,是不讓身體自行完整深呼吸。當我們對時間的感受凍結,對時間的節奏凍結,絕望就能活下去;當我們不再感覺受縛於時間,當季節得以推移,絕望就會死去。
關注絕望本身
為了讓絕望活下去,我們必須抽空並停下身體、聽覺、觸覺和嗅覺,跟環繞世界的春天保持距離。
絕望需要照料,需要補強,需要隔絕,但如果我們不去管,身體會自行呼吸,耳朵會聽見破曉的鳥鳴,聽見風吹過樹木的沙沙葉響,而這陣風會吹散最暗的烏雲,吹走最堅定不移的季節,於是心臟繼續跳動,我們發覺世界永遠不會停止,永遠不會走開。
絕望的解藥不是勇敢地用快樂替自己打氣,而是勇敢地去注意身體和呼吸,隔絕我們受到禁錮的想法和說詞,甚至更妙的是去注意絕望本身,注意我們抓著絕望的方式,會發覺絕望從一開始就不為我們所有,不為我們所握。充分觀看和感受身體裡的絕望,是開始把絕望看成必要的季節性造訪,邁出第一步讓絕望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不抓住,不驅趕,而是讓時間自己到來。
心裡完全接受
離開絕望的頭幾步,是完全接受絕望的重量,別一心想脫離絕望。我們讓自己的身體和世界再次呼吸。
耐人尋味的是,這樣一來,絕望只能轉變為其他東西,轉變為別的季節,從一開始就不得不如此。絕望是艱難但美麗的必要,是人對殘酷世界的理解,一個半數感受被失落襲擊的世界。
然而,絕望是季節,是通過身體的波浪,不是困住我們的監獄。只要放季節自由,季節終究會走,無論再慢都會憑自己的力量與意志走掉。
我們若不肯絕望於絕望本身,就能讓絕望擁有自己的生命,而我們也就朝向對人類的同情邁出第一步,去看見,去理解,去觸碰,去對別人真切的哀痛感同身受。
(本文摘自采實出版提供《撫慰人心的52個關鍵詞》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