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哪有 這麼科學】Let it go~ 冰雪奇緣背後的溜冰科學!

文/幻月(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四年級) |2019.12.31
1350觀看次
字級

文/幻月(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四年級)

最近愈來愈冷了,雖然台灣只有少數場合可以溜冰,但今天就來聊聊溜冰背後的科學!

從冰箱裡拿出來的冰塊,粗粗硬硬的,顯然不適合拿來「溜」,不過想當然爾,如果上面融化出一層水,就會變滑。不過就算如此,「水」這種東西其實潤滑效果並不好,舔冰棒時會覺得滑,但是真的要「溜冰」,摩擦力還是太大了。

冰,是凍結成固體的水,存在於世界各處。從古時候的冰窖到現今人人手中拿著的冰棒,人們無處不應用著冰。而人們對於冰的印象總是「堅硬」、「冷」、「表面光滑」。其中冰的堅硬特性是由其分子結構所形成的,冰的冰涼感是因為熱能傳遞至冰塊上,但是冰的表面光滑特性呢?

在科學界中,有關於冰的表面光滑特性長時間以來一直都有爭論。最初,科學家對於冰的表面光滑性的解釋是:當物體與冰接觸時,物體會對冰的表面施加壓力,從而導致表面的冰熔解成水,且會使得物體處在冰水交界處,因而造成物體和冰之間摩擦力下降,產生潤滑效果。

舉個例子如溜冰鞋在冰上滑過。但需要多少的壓力才可以使冰的熔點降至足夠的溫度。根據實驗觀察的結果,一位體重約68公斤的人站在冰上,只能使冰的熔點下降大約0.0167℃。而一般假設在冰場溜冰,冰場的冰面溫度大約為-3.5(℃)~-7(℃)。若要使冰的熔點達到-3.5(℃),則需要體重約200公斤的人。這顯示在一般的情況下,壓力並不能使冰的熔點降至所需的溫度,所以這一理論看起來並不合適。另一派解釋是:即冰的表面分子像是水分子般在冰的表面自由移動,就像是可移動的浮冰。這些表面冰分子處於類似半液體的狀態。

然而在20世紀,又有科學家提出另一解釋:摩擦生熱,即物體在冰的表面上摩擦會產生熱量,而這些熱量會導致冰的表面分子融化成液態,從而造成潤滑效果。但是,這一理論也不能完整說明在零度以下的場合,只站立在冰上且並無摩擦的情況下,仍容易打滑。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在原子力顯微鏡上安裝了一個微小的「音叉」,透過音叉的震動來量測介面上液體的力學特性。實驗結果證實了近年來科學家們針對冰的表面光滑特性,提出了一個考慮上述「冰的表面分子類似半液體」和「摩擦生熱」的理論。即冰的表面上具有一層非常薄的液體層(一根頭髮1%厚度);這些液體成分當然是水,但是其特性並不像我們熟知的水,而是具有黏性以及彈性,就如油一般,因此比一般的水具有更好的潤滑效果。當物體在冰的表面上運動時,液體層會產生熱量使表層冰分子融化,因而造成液體層厚度增加,從而降低冰的摩擦係數(即使冰變得光滑)。

最後,順帶一提,有個小實驗可以證明冰塊表面有半液體層:將冰箱中的兩個或以上的冰塊快速堆疊至一起,並放置幾個小時,最後會變成一大塊冰塊。若冰塊上面並無液體層的話,則在冰箱不管放置多久,都不會結合成一大冰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