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一聲笑—滄龍

文/石尚自然史博物館 |2020.01.01
3971觀看次
字級
滄龍皮肉模型圖 滄龍 科學分類:滄龍科 Mosasauridae 生存年代:白堊紀晚期 - 8,350萬年前 發現地點:摩洛哥 圖/石尚自然史博物館
滄龍全身骨架圖 圖/石尚自然史博物館
古生物學家時常在菊石化石中發現滄龍的齒痕,來推測菊石應該是滄龍主要的食物來源。圖/石尚自然史博物館
1清理。圖/石尚自然史博物館
1清理。圖/石尚自然史博物館
2細修。圖/石尚自然史博物館
3分類。圖/石尚自然史博物館
4修補。圖/石尚自然史博物館
5固化。圖/石尚自然史博物館
6組裝。圖/石尚自然史博物館

文/石尚自然史博物館

還記得在電影《侏羅紀世界1》裡,那隻瞬間從水面一躍而上,張開大口咬住帝王暴龍,拖入水裡的龐然大物嗎?牠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滄龍。

常會有人認為「滄龍」是海中的恐龍,其實牠是一種長得像魚又像鱷魚及蜥蜴的兇猛水生爬蟲類,為中生代時期的海上霸主,出現在白堊紀中晚期並且迅速的繁衍後代,最後和恐龍一起滅絕了。屬於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的滄龍,具有銳利圓錐型且彎曲呈倒鉤狀的牙齒,雙顎在咬合的同時能產生巨大扭力將獵物攔腰咬斷,牠們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將競爭者-金廚鯊、蛇頸龍…等趕盡殺絕,最終成為遠古海洋中最大的頂級掠食者。

體型較大的滄龍體長可達21公尺,重30噸。古生物學家時常會在出土的菊石外殼表面發現滄龍的牙齒咬痕(右圖)。除了菊石及海龜外,連身長約8公尺的金廚鯊、長達十幾公尺的蛇頸龍與薄片龍也都是滄龍的食物,另外牠們也會吃自己的同類。

滄龍身體細長,四肢成鰭槳狀,尾巴長而扁平、有尾鰭;吻部又長又尖,嘴裡長滿利齒。在水中游行時,利用尾巴擺動以推進身體前進,四肢則用來控制方向和保持平衡,它的尾巴和身體的比例近乎是1:1,所以能在海中進行快速的移動!

想知道滄龍的化石是怎麼被清修師們清修出來的嗎?接下來帶大家一探化石清修的過程!

1 清理:

將石膏包剖開,利用清修筆先進行大範圍的清理,找到骨骼後,再開始清理細節。

2 細修:

從已找到的骨骼向周圍延伸清理,進行局部的細修作業。

3 分類:

將化石清出後,根據參考資料,判斷骨骼的構造與相對位置,排列好順序並標上記號。

4 修補:

為展現化石最真實的樣貌,會使用石膏、樹脂或特殊複合材料,修補缺損的地方,再用砂紙細磨並上色修飾。

5 固化:

將化石塗上固化劑,不僅化石不易損壞,也能讓化石表面呈現出光澤度。

6 組裝:

透過外支架來固定及組裝化石骨架,避免傷害化石;若是翻模的複製品,則會把骨骼鋸開,將支架藏在裡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