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力
偶然間打開抽屜,發現是幾年前補校學生所送的卡片,有大紙板、市售的卡片與手作的精緻圖畫,一時之間感慨萬千。
當時還未結婚,對教學充滿熱情。白天上完第八節課,還留學生下來補功課、布置教室等,接著晚間六點半至夜補校授課。雖然疲倦,但見到六、七十歲的老學生,與剛下班、煮完飯的外籍配偶,讓我瞬間打起精神。
老學生大多因為早期家境貧困失學,出了社會成家立業後,心中有所遺憾,所以等兒女長大了就回來圓夢;外配則多是想獲得文憑,提升職場競爭力。因此,他們上課皆相當專注,不斷發問,也會用自身經驗來替課文下註解。
上課時,師生互動熱絡,時間總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因為同學間感情極佳,平常就會有人帶自己做的酸菜、醃蘿蔔來給大家品嘗;期初與期末時,則是每人各自準備一道佳餚,師生同樂,除了越式、泰式菜品,也有台灣傳統的古早味。
卡片中最令人感動的,是某位已經升格當祖母的學生所寫:「老師,你很年輕,但很有愛心。幾次下雨想缺席,但又覺得不來會對不住你,是你讓我獲得全勤獎的!」
在補校教書,雖然鐘點費不多,但從中獲得了許多溫暖與人生智慧,就是最棒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