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愛玲
道路工程施工時,因需要縮減或封閉道路,再加上刨鏟路面會產生噪音與飛揚的塵土,難免造成路人和附近住戶的不便,若規畫不當或遇上無法體諒的人,輕則怨聲載道,重則引發紛爭。
交管中,認識了一位年輕的業者林先生,他以服務大眾的心態承包工程,不但全程參與施工過程,且員工的福利待遇皆勝過其他同業。口耳相傳下,該公司人力極其穩定,其中還不乏幾對父子檔。
為了保持路面空氣品質,林先生不惜增加人事成本,在施工時多次灑水,降低灰塵的產生與擴散;而為了不影響住戶休息,中午盡量減少大型器具的運作以減免噪音;灌漿時如不小心汙染到住家物件,也會立即安排人力清洗善後;每當住戶的車子出入時,更是盡量停下手中的工作積極配合。
某次,我趁用餐時與林先生閒聊,感性地說:「謝謝你在炎熱的夏天,貼心地為我們送上冰涼的飲品;不但午休的一小時也算薪資,午餐也是精挑細選不同口味且營養豐盛的便當,讓大家有足夠的體力繼續工作。跟其他業者相比,分派到你的工程真的很幸運呢!」
他靦腆地回答:「其實勞資雙方都是互相的,我們少賺一點,回饋到員工身上,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我們的熱誠,也會盡心盡力為工程品質把關。萬一出了差錯或發生事故,可不是這區區小錢所能彌補的啊!」
我由衷佩服他的管理智慧與理念,同時也懂得了「互存同理心,施工少紛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