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三國人物》郭嘉、賈詡、曹操

吳桃源 |2007.08.09
1982觀看次
字級

郭嘉、賈詡都是曹操身邊的核心謀士,曹操在官渡之戰前後能迅速坐大,這兩位謀士可謂居功厥偉。

郭嘉原本依附袁紹,後見袁紹優柔寡斷,經荀彧推薦,在曹操領兗州牧時投了曹營。從此展開一段千里馬遇伯樂的一生。

建安元年(一九六年),呂布攻劉備,備投奔曹操,荀彧建議殺之,郭嘉以為不可,理由是:劉備素有英雄之名,若殺之,是害賢也。曹操同意。(十六回)

後曹操欲攻袁紹,郭嘉提出「紹有十敗,公有十勝」之說,並建議仿效高祖劉邦智取項羽,曹操從之,決定先取呂布。(十八回)

建安三年,曹操攻呂布不下,郭嘉建議決沂、泗之小淹下邳城。呂布果被擒殺。(十九回)

建安五年,劉備反曹,操腹背受敵,郭嘉分析北方袁紹無快速出擊之可能,應先進軍劉備所在地小沛(江蘇沛縣)。曹操因此順利擊潰劉備,生擒關羽。同年,孫策死於刺客之手,果如郭嘉所料。(二十九回)

建安七年,袁紹死,曹操欲北攻袁譚、袁尚,郭嘉獨排眾議,以觀其變,後袁氏兄弟果然自相殘殺,曹操遂平定冀州。(三十二回)

建安十二年,曹操在郭嘉建議下北征烏桓,途中,曹軍棄錙重,輕裝攻其不備,大敗烏桓。後遼東太守公孫康斬袁熙、袁尚,亦不出郭嘉所料,至此曹操完全統一北方。同年,郭嘉死。(三十三回)

若與《三國志》對照,《三國演義》並沒有特別誇大郭嘉的部分,尤其曹操說:「奉孝死,乃天喪吾也!」一點都沒錯,建安十三年,曹操敗於赤壁,脫走華容道時還大哭:「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曹操之嘆道出了郭嘉生前在其心目中與曹營的份量!

賈詡在黃巾之亂時曾為董卓部下,後董卓死,追隨張繡,並於建安四年力勸張繡歸降曹操。為此曹特別感激他,將其納為核心謀士。

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曹軍糧盡,賈詡建議出奇制勝,曹操遂突襲袁軍屯糧處,並集中軍力大敗袁紹連營三十多里。官渡之勝使曹操成為北方的新霸主。

建安十三年,曹操拿下荊州,欲乘勝追擊,遭賈詡反對,理由是:連年征戰,於軍不利,應以荊饒餉吏士、安百姓。後曹操不聽,果於赤壁大敗,統一夢碎,三國鼎立。建安十六年,曹操與韓遂、馬超戰於渭南,賈詡獻反間計,韓遂、馬超失和,曹操坐收漁利,佔有關中。(五十九回)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欲立太子,苦於曹丕、曹植之爭,問計於賈詡,賈詡舉袁紹、劉表寵溺幼子為例,曹操遂立曹丕為嗣。(六十八回)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欲代吳、蜀,問賈詡何者為先,詡諫:魏國尚無與孫權、劉備相抗衡之人才。曹丕不悅,於黃初三年(二二二年)執意攻吳,果敗。

黃初四年,賈詡死。陳壽《三國志》給予極高的評價:「隨機應變,算無遺策。」這評價也適用於郭嘉。

從郭嘉到賈詡,可以看出曹操成敗的兩個關鍵點:一、官渡之戰前對郭嘉言聽計從,屢戰屢勝,平定北方。二、郭嘉死後,赤壁之戰前不聽賈詡諫,終至潰敗,不復南進。

曹操初期創業維艱,唯人才是用;坐穩江山後,謀士的忠言逐漸逆耳,赤壁之敗即為一例。後因忌才,妒殺華佗、孔融、楊修、許攸、崔琰、荀彧等人,其模式與歷代掌權者雷同。若和袁紹、孫權相較,曹操執政後期的殘酷心態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人將曹操媲美清朝最好的皇帝康熙,其實只要比較兩人晚年的缺失,曹操失於妒才(斬殺人才)、康熙失於寬厚(寬宥屬下),即知那是對曹操的過譽。

因此看曹操一年,應以許劭(東漢名士)所言「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為最公允的評價。儘管曹操曾因用人成功,被視為傑出的軍事謀略家;也因才華洋溢,躋入三國文學之林,但畢竟屠殺徐州百姓以及誅殺知識份子,都使其人格蒙上污點。

現代人從郭嘉、賈詡的一生檢視曹操,也不失為另一種角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