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聰明(二)

文/Frans de Waal |2019.11.29
1211觀看次
字級

文/Frans de Waal

錯誤的井

上回提到,對人類來說顯而易見的事,對其他物種卻不然,因為動物通常只知道牠們「需要知道」的事情就好。動物觀察大師勞倫茲認為,在缺乏愛與尊重的直覺理解基礎上,企圖探究和理解動物簡直是難如登天。勞倫茲認為,這樣的「直覺理解」與自然科學的方法論截然不同。他提倡「全面性思考」的用意在於,當科學家聚焦於各項細節之前,應先掌握動物的全貌。將人類本身擅長、而非受試動物擅長的能力(包括語言)為基準來測試其他動物,當然容易錯過牠們的「神奇的井」。

被貓絆了一腳

右上角的實驗就是很好的例子。美國心理學家布魯斯等人發現從籠子裡逃脫對貓科動物來說不具特殊意義,因為「磨蹭」僅是向其他個體問候的表現,用來打招呼或示好──從家貓到老虎皆然。貓科動物對有好感的對象會以頭部或側身磨蹭,當無法直接接觸到對象本身時,會轉而磨蹭無生命的物體,比如餐桌的桌腳。換句話說,只要看到友善的研究人員,關在籠子裡的貓都有機會離開籠子,因為牠們會用頭部、側身或尾巴磨蹭門栓。反之,孤伶伶關在籠子裡的貓就不會表現磨蹭行為,而無法脫離籠子了。圖片中經典的測試其實並非「學習」實驗,反而是一場「問候」實驗!這篇研究成果隨後以「被貓絆了一腳」為題發表。這告訴我們,我們需以整體的視野觀看及思索每一個物種。從手部解剖構造、器官多功性(如象鼻)、臉部辨識方式、問候習慣,到動物自然史等面向,都需要充分熟知其背景資訊,才能進一步研究牠們的心智程度。(待續)

這項實驗是將馴化過的家貓關進籠子,透過磨蹭籠內的門栓,貓就有機會打開門、逃出籠子,享用籠子附近的魚。當時(西元1898年)科學家發現,當貓愈願意嘗試錯誤,就能愈快從籠子裡逃離,實驗結果被認為是效果律(law of effect)以及試誤學習(trial-and-error learning)的鐵證。數十年後新的實驗顯示,貓的行為與食物獎勵無關。即時籠外沒有擺放魚,貓也能逃脫。關鍵在於實驗過程中,貓的周遭是否有態度友善的人,因為側身磨蹭的行為其實是貓科動物打招呼的舉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