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 鸞山部落自然之旅 文/滿佳 |2019.11.23 語音朗讀 370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長木板桌上剩餘羹菜。圖/滿佳 廚房食材與忙碌的族人。圖/滿佳 山豬頭骨祭祖靈山神。圖/滿佳 被樹根裹覆的巨石。圖/滿佳氣根變身樹幹的榕樹林。圖/滿佳灶台與燒火木柴。圖/滿佳 碳火。圖/滿佳 文/滿佳 上個月參加台東鸞山布農部落的「森林博物館生態文化拜訪體驗」,經歷了一趟顛覆視覺、味覺、體能……非比尋常的旅程。 鸞山部落名之為森林博物館,其實是塊未經過度開發、沒有電與瓦斯的布農族原始林地。顛簸的產業道路僅容九人座巴士行駛,入山後族人親手以炭火燒煮的布農風味午餐迎賓。長條木板餐桌上擺滿族人現採的野菜、自種的蔬果、野味的放山雞和山豬肉…… 清新野蔬甘甜爽脆 那些不知名的現炒青菜和裹粉炸的野蔬,入口都極為甘甜爽脆,布農族人號稱這是他們特地為佳賓準備的滿漢全席。這一餐,蔥薑蒜、辣椒及以往慣用的沾醬全退位,味蕾欣獲解放返璞歸真,原來未經調味的青菜能燒出這等純粹好滋味,大家吃得意猶未盡,還來不及拍照存檔留念,就已風卷殘雲只剩餘羹了,是土灶加柴火的功勞嗎? 飯後餐桌木板撤走,這才發現那二個桌腳就是舂米臼,一物兩用呢!接著上場的搗麻糬活動,意外變調為搞笑娛樂。只見族人輕鬆舉起的搗杵,對來自城裡的人而言簡直千斤重。尤其是糯米緊黏著搗杵,能舉起搗個三兩下,已算贏得滿堂彩的大力士了,至於手無縛雞之力可偏偏躍躍欲試的弱女子,根本撼動不了搗杵遑論舂米,還險些栽進搗臼去,笑場連連,只能說,都市人欠操練哪! 險步走完打獵的路 休息片刻後,族人引導進行簡單隆重的祖靈山神祭拜儀式,在勇士帶領下,一行人進入部落早期的「打獵的路」,開始生態走廊探險。 這條獵人走出來的路,嚴格的說,根本是巨石與大樹間,僅容一人通過無法相錯的叢林小徑,樹根纏繞,苔蘚滿布,泥土溼滑,當下頓覺平日走的登山步道,整修過頭真罪過,畢竟,做太多就變成無可挽回的破壞了。 置身林間,眾人手腳並用,時而蹲下爬過大石頭,時而攀緣樹根小心前行,那夾在二座巨石間的一線天險境,硬是得側身縮腹通過,不然就卡住了;而攀過那塊據說有千年歷史已遭樹根包覆的巨石,簡直像場攀岩考驗,爬得步步為營膽戰心驚。 巨榕氣根無限延伸 最後總算有驚無險、渾身汗水越過一道道關卡,全身肌肉近乎痙攣,抖著兩腿喘噓噓走出生態廊道,這絕對是場終生難忘的體驗。 接著我們被帶去看「會走路的樹」,原來是由一棵榕樹藉由氣根不斷蔓延,變成不知樹齡的巨榕,不!正確說法,已變成一大叢枝葉繁密到幾乎遮掩陽光的榕樹林了。 布農族人認為,所有的生命都有存在的目的,都應尊重不該任意砍伐,他們堅持不設路標,沒有族人帶領,嚴拒任何外人隨便踏進這塊林地,好讓這棵榕樹繼續自由自在的在山裡遊走成長。 靠自籌款搶救山林 族人說,當初曾艱辛籌錢成立重建基金會,才從財團手中成功搶救回這片珍貴的森林瑰寶,並限量開放給遊客參觀體驗,而所有遊客體驗的費用,則做為維護經費同時提供族人工作機會。他們很感謝我們的參訪,希望回去後能廣為宣傳,帶來四方的遊客瞭解自然重視自然,進而協助保護森林資源。 這群黝黑壯碩布農朋友誠懇的話語,直到現在仍迴響我耳邊,我甚為懷念這趟感動深烙心靈的自然之旅,也發願成為守護森林資源的小尖兵。 前一篇文章 影音/桃園6觀光景點直播 不出門也能看美景 下一篇文章 【印象旅人】 在墨西哥過亡靈節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5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6【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7【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2025.05.0408【特搜啟示】2025.05.0409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10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海闊天空】漫遊湖口老街 撫慰心靈和味蕾35小時驚恐通關記【印象旅人】懷念震災前花蓮願之旅【海闊天空】春天的約會 老眷村變身最美聚落【海闊天空】穿越疫情 日本追櫻感觸多 作者其他文章【視覺DJ】徜徉花海半日遊 【印象旅人】色彩集大成的花圃蓮鄉賞蓮趣【印象旅人】四分子古道雨中行【樂活老年】生活不輕言退休【印象旅人】風景美不美 導覽一張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