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長輩》老人為何容易中暑? 

◎原正嘉 |2007.08.05
635觀看次
字級

最近熱浪來襲,入夏以來,已有七位老農在田間工作時中暑身亡。七、八十歲的老人,頂者大太陽工作,不但辛苦,還發生意外,真讓人難過。許多人可能會奇怪,農夫常在高溫下工作,為何還會中暑?

白居易的「觀刈麥」詩中所言「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道出了部分原因。農夫為了生活,不畏腳下暑氣,背上烈日烘烤,筋疲力盡不覺炎熱,因為珍惜夏日天長,想多做點活,但是因為年紀太大,就容易中暑。

老年人的熱調節功能降低,皮膚血管擴張及排汗能力不足,對脫水的反應也變差,在高溫環境特別容易中暑。如果老年人獨居、有慢性病、行動不便,或是家中沒有冷氣,熱浪一來,危險性就更高,甚至危及生命。

事實上,高溫本來就會增加死亡率。根據義大利學者調查指出,三十五歲以上民眾,在攝氏氣溫三十度時(夏季),較氣溫二十度(春、秋),死亡的危險性增加三成四,老年人增加四成五,獨居者增加五成。如果有精神疾病或心臟病,死亡的機會更高了。

要如何預防中暑呢?

第一就是要多喝水。老年人常不覺口渴,天熱時容易脫水,多喝水可以避免中暑。第二是不要在高溫時外出或工作,以減少中暑的機會。第三是適當使用冷氣,根據研究,用冷氣可以將中暑的機會減少百分之八十。此外,鄰里守望相助,多探視獨居老人,也很重要。

經常運動的人,排汗及體溫調節能力較好,也可以降低中暑的機會。根據長庚大學物理治療系王鐘賢研究發現,經常運動(打太極拳)的老年人,皮膚血流、溫度及血管擴張能力,都較不運動的老人好得多。

此外,老年人常用的藥物中,許多都會增加中暑機會,如利尿劑造成水分及電解質不平衡;抗組織胺、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物及巴金森藥物,會抑制排汗;興奮劑使皮膚血管收縮,影響排汗。使用上述藥品的老年人,要特別小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