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建宏
文/陳建宏
運動學,通常是物理科學教育中的基礎課程,在其中我們會認識座標系統、定義物理量和關注物理量的變化,但我們常因為對科學的敬畏或是追求考試成績,忘記物理量其實只是一些用來記錄我們有興趣之數值的變數而已,而我們則透過比較或分析這些紀錄,讓某些概念能夠具現化以幫助我們理解事情。
例如我們用成績來評估學習成效,或用經驗、等級來評估遊戲角色的厲害程度,但必須注意的是,這些數字都建立在一個數值為0的參考基準之上,這套基準可能因為不同體系而有不同!譬如不同三國遊戲中呂布的攻擊力可能會有所差異,幾乎可以說,我們使用的數值都是相對於某個參考基準的「測量」。
這個觀念放在物理上便是座標系統,數值為0的點則稱為參考點。座標系統的設置就跟生活中大部分的情況一樣並不是唯一的,是人類用來了解一個自然現象(例如物體的運動)的工具。所以當用它來呈現一件事實時,不能因為觀察者不同而有(在轉換後)不同的紀錄,例如下圖中在箭頭上移動的物體,對小明來說往左,對小美來說則往右,但我們總是可以通過換位思考,來確認他們看到的是同一個事件,這便是座標轉換的概念。
這樣以數值來具現化概念的科學方法已普遍使用在生活中,例如訓練電腦辨識文字的人工智慧,其實就是把圖形轉換成不同的數值,再透過數值的定義來識別出文字。每一個高深技術都來自簡單的概念(複數),所以當我們追求這些知識的同時,仍要時時回顧目的與基礎觀念,才不會迷失在不知從何而來的茫茫數據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