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製作榻榻米超過半個世紀的陳財烈,租百年老屋當工作室。圖╱林敬家
面對後繼無人的手製榻榻米技藝,陳財烈獨自一人繼續扛著招牌。圖╱林敬家
【本報台北訊】「我的人生就像是榻榻米一樣,一疊一疊疊上去。」在彰化製作榻榻米超過半世紀的師傅陳財烈,手工縫合組裝成以一疊為單位的榻榻米,成就他一疊一疊堆積而上的人生。
中華文化總會《匠人魂》系列短片,二十五日發布第二十集《一疊一人生》,介紹彰化「森田榻榻米店」師傅陳財烈,他手工製作榻榻米超過半個世紀,從小學畢業後,就跟著父親陳阿森學習,師承這項現在連日本都將消失的手工技藝。
日治時期由日本人引進日式建築,日常生活所用所需的榻榻米,也在這時間點走進台灣人的生活裡,當時台灣的日本房子都要用到榻榻米,需求量大,陳財烈的父親陳阿森,國小畢業後跟著日本人學做榻榻米。
陳阿森從一九四六年在彰化民生路上開了「森田榻榻米店」,打從出生到現在,六十八年都睡在榻榻米上的陳財烈,當時因為家裡欠缺人手,在小學畢業後也選擇與父親走一樣的路。
台梗9號11號稻草作底料
在父子倆與榻榻米為伍的同時,時間彷彿也被封存,跟著現今的店址、店面,保留至今。陳財烈堅持以台梗九號及十一號的稻草作為蓆底材料,將壓實乾燥後天然稻草適度裁切,與以台灣燈心草製成的蓆面,手工縫合組裝成以一疊為計數單位的榻榻米,成就他一疊一疊堆積而上的人生。
製作手工榻榻米很費時,不僅要先跟合作農家溝通約定,保留打過穀子後的稻草,接著把天然稻草乾燥壓縮,壓緊壓實後再由磨利的刀具切割,裁成所需尺寸。
最重要的步驟在於縫合榻榻米的布邊,縫製的間隔不能太大,緊實最要緊,如此給客人使用才不會布邊翻開,導致草蓆壞掉。縫緊束緊邊角要收好,縫完要再手勾著線,用腿踏緊,這樣才會結實無空隙。
二○○八年陳阿森過世後,全彰化僅存會做手工榻榻米,從二人變一人。面對這項後繼無人傳承的手工藝術,陳財烈獨自一人繼續扛著招牌,頂起森田榻榻米店。
陳財烈說:「要做到被時代淘汰,沒有人要買榻榻米了才想喊停。」
適逢《匠人魂》系列短片製作到第二十集,文總舉辦「匠人二十」作品展示,呈現匠人們的工作環境與手作工藝品,包含哨角、旗袍、鼓、古厝模型、銅鑼、打金工具、紙糊、琺瑯工藝與榻榻米。即日起至十一月十日在文總城南空間No.1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