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醫師雷奈克一八一六年發明的聽診器,如今面臨不確定的前景。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法國醫師雷奈克一八一六年發明的聽診器,造成看診方式重大變革。如今,聽診器問世二百多年,卻面臨不確定的前景。
威脅聽診器的是貼在人類胸腔上的手持裝置,這種裝置仰賴超音波技術、人工智慧和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檢測心、肺等地方的滲漏、雜音、異常律動等問題,而不是靠醫師的耳朵來聽出這些問題。這類裝置有些能產生心臟跳動的影像或心電圖。
世界知名的心臟科醫師托波爾認為,聽診器過時了,它無非就是一副「橡皮管」。他說,聽診器「可以使用二百年」沒錯,但「我們有必要超越它,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美國醫學院仍傳授聽診技巧,而且醫師須熟練聽診才能拿到執照。不過科技產業過去十年已將超音波掃描儀縮小到類似電視遙控器的大小,還設計出數位聽診器,能把數據傳到智慧型手機上,以產生會動的圖像並輸出數值。
擁護者表示,數位聽診器幾乎和聽診器一樣易於使用,而且可以讓醫師觀察身體的動態,並實際看見發生的事,例如瓣膜滲漏。托波爾表示:「當你可以看見所有東西,沒有理由再用聽的。」
芝加哥市府退休員工、心臟病患者卡里南說:「如果使用新科技可以更好判讀,那很好。」